确定中学教育的目标理念,最早就是与“免费”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目标有利于全社会福祉,并且核心价值明确,提供免费教育的主张才能被公众接受。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主张“免费”,要求所有的民众承担一部分人的教育费用,那就必须告诉他们,免费教育的社会实效和道义价值何在。
还在美国建国初期,杰弗逊就提出了免费教育的想法,并为推动它的实现不懈地努力。杰弗逊是从民主的任务来着眼的,民主的任务就是使有才者不愁无立身之道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民主必须依靠有才能的公民才能维持和兴旺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不拘财产和阶级,把最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使得他们能在学业和能力上发展,贡献于社会福祉。
在美国,教育一直被视为保持“社会上升”畅通的主要通道。这条通道应该对所有的人平等地敞开,而不分贫富差别的免费大学前教育便是这条通道上的通行证。对于维护美国的自由价值来说,教育更是必不可少。艾略特在1869年写道:“我们继承了公民自由、社会流动和本国巨大的资源。我们因而拥有的对欧洲各国的优势,是无法估量的。问题不是我们的自由本身能帮助我们多少,而是我们依靠深谋远虑的教育能帮助自由多少。”如果民主,即“社会上升”和自然发展的自由是美国的特点,那么它也应该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因此,他主张用新的办法把民主引进教育,这就是:使每一个美国人都有机会去选择他想学的东西,为自由发展开辟道路,把所有的人从财富和阶级的人为障碍中解放出来。
这样的教育理念基本上还是英才教育的。英才教育基于这样一种民主信仰:在一个机会平等尤其是教育机会平等(由免费来保证)的制度中,英才是一些因个人素质、能力、资质而特别能把握机会的人,学校的任务是保证他们能够作出自己的选择,按自己的兴趣自由发展(由艾略特所主张的学校“自由选课”制度来保障)。这种制度意味着各学科前所未有地平等,意味着学生有学习自己选择的科目的自由。对于英才教育的理念,这样的教育改革对于维护自由、民主核心价值已经足够了。但是,在杜威这样的民主主义者那里,这还不够。他要把教育改革扩大到社会中去,把“学校”和“社会”结合起来,让民主成为一种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的生活方式。
从1983年里根的《国家在危机中》报告以后,“教育强国”这一国家利益似乎成为推动美国教改的主要动力,但美国共识的“强国”理念却并不仅仅是指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知识,以及培养更有生产力的劳动力。“强国”也包括确保能真正造福全社会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文化。强大的国家并不会自动造福人民,没有民主的价值,一味追求强国,甚至可能导致专制。对于一个民主国家来说,维护民主乃是最大的国家利益。
教改最终由社会民众来检验
从布什到奥巴马的这十来年,教改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集中贯彻的政客运作,它在一些理念和操作上都与民主价值不符,并有所冲突。这是教改引起许多强烈批评的根本原因。美国的民主制度保证了公民批评政府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工会更是教育人士有力的组织保护,使他们可以有原则地提出与政府不同的主张。对现有的教改,社会和教育人士提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这样四个方面,都与民主核心价值有关。
第一,公民个人的自由思想和独立判断是民主社会的基础,不能增强学生思想和判断能力的教学和考试对美国的民主社会基础是有害的。官僚化的教改依赖数量、计量、单一标准来要求和评估“改革成果”,遏制了教师的能动和创新作用,迫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也迫使学生按考试来学习。这种考试机械地对学生的推理、假设、归纳、联系、综合、参与等“高段”思维能力做标准化、数量化的限定和测试,起到的是窄化学生思想和判断能力的作用。
第二,民主社会中的公民应该是一个有全面素质的人,妨碍和限制这种素质教育的教改,再怎么提高“考分”,也是一种失败。素质教育需要在自然的家庭和师生关系中实现。教师为考试而教学,无法将时间和注意力放在对学生有更深意义的品格、素质熏陶。学生的心理需求、师生间的互动、生涯辅导,无法得到重视。把分数而不是人放在第一位,这样的教学会让学校文化失去原来的人文价值与追求。教改法案过度强调考试绩效及学业落差,造成人心惶惶,终日紧张与不安。多元智能的教育理想也被淡忘,师生间的从容生命智能对话,更是犹如缘木求鱼。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8-05/8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