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身处因欧债危机拖累而举步维艰的欧元区中心,德国经济近期却凭借其强劲复苏而保持着身为区内“老大”处变不惊的风度。而这种风度的最突出表现不仅是其出口呈现强劲上扬,更在于德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回落至甚至好于危机前的水平。
尽管德国目前7.6%的失业率相对于普遍认为的德国充分就业状态(即失业率为4%至5%)尚有差距,但对于去年经济下滑5个百分点的德国经济来说,却正如其总理默克尔上周所言,是劳动力发展史上的“小奇迹”。与此同时,近日公布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的多家德国大型公司也纷纷宣布了有关增募雇员和延长工时的计划。当地时间本周二,德国豪华车制造商宝马汽车公司在其业绩报告中称其第二季度企业净利润上扬超过6倍。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雷瑟夫更在当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释放明确的增加雇员信号,称将招募包括1000名研发、采购和销售人员。无独有偶,包括德国电子业巨头西门子、全球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MAN以及知名汽车制造商戴姆勒等在内的企业也纷纷表示有增加雇员或者至少是增加工人工时的计划。
危机过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营造出风生水起的就业环境,这与5年前的德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德国的失业率在13%以上,失业人口有500多万。分析人士认为,除出口改善提振企业业绩以外,德国就业神话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开始于2005年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以及德国企业从过去危机中学到的教训。
美国《纽约时报》在近日刊文探讨德国就业市场经验时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通快集团(Trumpf)是总部设在德国南部城市迪琴根的一家机械工具制造商,这家在德国拥有4000名员工的公司在整个衰退期间没有裁减一名雇员,而其在美国仅有650名雇员,却削减了90个就业岗位,裁员比例近七分之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原因就在于通快集团充分地利用了德国政府提供的关于削减工人工时而非解雇工人的激励制度,即所谓的“短工”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当需求不振时,德国企业可以暂时让员工工作更少的时间,以削减成本。企业只需要根据小时支付工资,而政府将补贴被削减工资的67%。根据德国劳工部的数据,这一政策去年支持了150万员工和6.3万家企业,挽救了近50万个职位。
许多经济学家对于德国政府的这种“短工”政策都赞赏有加。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齐默曼就认为“短工”政策是最重要的刺激计划,因为“你无法带动出口,不能让美国人买德国的产品,但是你可以通过支持劳动力来提振信心和经济。”除此之外,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短工”政策能够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帮助其留住受过良好训练的人才,在需求恢复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开足马力并创造利润。
德国意外强劲的经济复苏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因为一旦德国需求得到提振,将帮助其他欧元区国家消化部分出口压力;与此同时,德国失业率下降有助于改善其国内消费者信心。从这个角度讲,领跑欧元区经济复苏,德国的就业市场“神话”功不可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8-05/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