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实践总结及反思


  第二阶段(2007年11月~2011年3月):作为前一阶段发展的必然阶段,呈现了内容综合发展,范围向跨村、乡级和县级以团块状广度发展的趋势,并且对社会、政治和学术界有了较大的影响。

  2007年,各种社会参与的乡村外发力量,以及体现政府主导作用的各类涉农部门力量的介入较早期逐渐加大,农民内生性力量的主动性也渐趋明显。这个阶段新乡村建设试验的特点有三:一是村级农民合作组织的范围向村际、乡级和县级延伸,形成县、乡、村三级范围内的合作;二是一些农民合作组织内容向多元和综合 方面延伸,形成生产、金融、购销、文艺、社会等综合、多元合作格局;三是对社会、政治和知识界影响渐大。

  这个阶段中,早期村级试点均多多少少地辐射到周边村庄,甚至到了乡级和县级范围。

  2008年~2009年,以李村为核心的老年人协会,在县民政局、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和发展促进会的支持下,在以赵凤兰为首的集体化时期老干部的积极带动推广下,辐射到整个阎楼乡近十个村庄,以及周边3个乡镇(小宋乡、红庙镇、许河乡)的若干村庄,十余支村级老年人协会及其文艺组织得到成立和发展。

  2008年7月,以胡村合作社为核心力量,在乡级政府的支持下,仪封乡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在乡里成立乡级联社组织,以统筹好单个村级合作社“干不 了、干不好、干起来划不来”的事情,这是农民合作组织质的提高。此外,在合作社大棚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合作社进行了一系列生产、流通、土地流转实践之后,胡村于2009年2月率先在村级层面成立了合作社借款担保协会,以与乡信用社对接解决合作社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当时何慧丽负责了兰考县合作社通讯事务,并组织了数次全县性的农民合作组织培训。从广度上看,当时遍布全县各乡镇的专业合作社,注册的有169家,其中有多种典型模式需要总结推广;从深度上看,无论是乡级农民合作联社的成立,还是合作社在生产、流通、金融、加工、土地流转等方面的进展,其探索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

  2008年~2009年,东坝头乡在乡党委和乡政府主导下,在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和发展促进 会的资助下,成立了15个村“两委”(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主导的村级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组织。该乡两届乡党委书记刘广亮和孔令玲从2008年起,每年 的春节前昔举办乡村农民文艺表演比赛,其中何慧丽参加的有3次。

  同时,以三义寨乡南村等村庄为 重点,继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本地城乡公平贸易的尝试,包括该村的无公害大米已逐渐发展到有机大米种植、藕蟹混养立体种养、“快乐猪”养殖、小杂粮种植 等多样性生态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以及生态民居建筑的推广。该村还从2008年始,直至2010年,一直有意识地进行本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互助的尝试。分别以郑州消费者团队和开封消费者团队组队进行每年一度的生态文化旅游节,进行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购猪认养”经济活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 经济效益。

  这个阶段中,外发力量远远超出了早期。本地政府扶贫办、民政局、县市委党校、农业局、村建设办公室、工商局、信用社都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介入扶持。有的甚至也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除了知识分子有意识地参与了如上村级之上的农民合 作组织发展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组织、文艺队的发展,官方在县级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也呈直线上升状态。兰考县的农民组织建设在开封市5县中几年间一直是领先的。

  此外,各种外发力量均程度不一地参与了进来。中国人民大 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和发展促进会等组织的知识分子和NGO力量,或以农民培训交流会的方式,或以 与农民合作和生态农业方面相关项目实施的方式,均有力地介入到兰考新乡村建设中来。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的宋一清团队于 2010年~2011年间,在南村开展了生态型城乡互助合作项目,主要是在南村进行有机水稻、有机蔬菜的试验,以及支持“购猪认养”、城乡互助生态游等链 接郑州、开封等城市市民消费者和南村合作社生产者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一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开始显露,那就是郑州兰考商会的力量。这个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发展的河南本地群体,既是地方上招商引资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地方上新乡村建设可以争取的有机力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土地 试验区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