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美丽乡村标高北京幸福指数


美丽乡村标高北京幸福指数

  □□本报记者燕玉海李庆国王斌

  从来没有一项集体荣誉称号的授予得到这么多市民的票选参与,从来没有一项村落的冠名得到过城乡居民连年不断的追捧和认同,“最美的乡村”不仅是北京3950多个行政村角逐的桂冠,还成了城里人的追求和向往。一到节假周末,那些声誉鹊起的“最美的乡村”已经成了车流人流汇集的节点,是欢声笑语最多的地方,吃农家饭、体验田园生活、徜徉山水林田已经成为北京市民亲近自然的一种时尚。

  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始于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每年的评选表彰都得到了数百万人次网络投票、十多万人报纸投票。随着一年一度“花落谁家”悬念揭晓,如今已有53个村庄榜上有名。5年来,这项活动加速了城乡融合互动的进程、吸引着各界各业越来越多的人共建共享新农村。

  元宵佳节刚过,记者马不停蹄在京郊穿行采访,求证新农村建设五年来北京的农业、农民和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农民过去羡慕城里人的日子,现在开始欣赏自己的生活”,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党支部书记闻宝恒慢条斯理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

  农业发生了功能性的变化

  大兴区长子营镇留民营村有着“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的美誉,2006年,留民营村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捧回了唯一的“世界有机种植者”大奖。村党总支书记张玉华介绍说,留民营村的一大特色是以沼气为中心,利用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串联农、林、牧、副、渔生态系统,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生产体系,依据生产功能分为有机农业示范区、畜牧养殖区、工业区、有机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区,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高产、高效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让土地面积不足2200亩、人口不足900人的留民营村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北京市也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然而由于地处京畿的特殊地理位置,农业转型和跨越来得早、走得更远。目前北京农业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生产出多少农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宜居城市提供生态屏障与优美景观环境,为市民和村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为首都“天更蓝、山更美、水更清、空气更新鲜”作贡献。

  农业小规模生产和分散布局,会导致田园景观破碎化,浪费农业资源。北京市提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将农田作为首都“山水林田路村城”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的是农田景观,打造的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使基本农田成为首都优良的生活性绿色空间。

  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框架下,北京市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近两年仅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期规划总投资就高达46.40亿元。

  整个“十一五”,北京市实施了农田培肥、农田水利、田园清洁、沟路林渠配套等工程,设施农业规模从14.5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8万亩,产值达到40.7亿元、增长了118%;猪-沼-果蔬、鸡-沼-发电、林下经济、生态农场等循环经济模式,使农业资源再利用、再循环,资源消耗量大大下降,产出率明显提高。

  传统农业生产用水量大,而在京郊,推广农业节水灌溉等技术,节水灌溉率达到90%,农业用水比2005年下降了1.6亿立方米。

  传统农业生产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迎刃而解。在京郊13个区县,季节性裸露农田治理使农田覆盖率达90%以上,昔日冬春季节农田扬尘、大水漫灌、滥施农药化肥等现象已成过往。

  北京市农委主任王孝东介绍说:“农业综合开发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又优化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环境。农民在参与工程建设中获得工资性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5年时间,京郊农业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实现了农业园区向旅游景区转变、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农民从一产生产者向三产经营者转变。据测算,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已经超过1万亿元,与全市的GDP总额大体相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资源 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 基础设施建设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