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美丽乡村标高北京幸福指数


  如果说“千人饺子宴”拉近了各家之间的距离,“婆媳澡堂”则使家人间更加亲密和睦。石家营村出资40多万元,建成150平方米的澡堂,儿媳陪婆婆、晚辈陪长辈免费洗浴,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据了解,5年来,北京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破除,“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正在不断完善、协调发展。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了京郊农民的生育观等传统价值观,更加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确立。

  养儿防老,怕的就是老无所依。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农民转向了社会养老。到2010年底,全市已有92%的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每人每月可享受280元的基础养老金。另外,男的60岁、女的55岁以上的城乡无保障居民,每人每月均可享受200元的福利养老金。老人们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有了这些制度性保障,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更尊贵了,胡国卿说,现在儿女们最大的心愿就是

  长辈益寿延年。

  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

  “村在林中,房在花中”,这是去过留民营村的人们对这个村子的深刻印象。如今,这里六成以上的农户搬进了农家别墅,院内花果飘香,清爽宜人。

  “十一五”时期,从一眼可见的街坊路硬化、垃圾分类到深埋地下的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及通讯网络等各种管线,从不断提升的生态环境到逐步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北京农村从外到内、由表及里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

  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146户,460口人,相传成村于明崇祯年间,因宋代名将杨延昭抗辽凯旋在此挂甲休息而得名。

  张朝起是挂甲峪村的当家人,他外貌瘦削精干、内里精力充沛,说起村子近5年的变化妙语连珠。最让他称道的还是这“10大上山工程”:道路修上山、水利蓄上山、优质大桃栽上山、再生能源用上山、科技文化跟上山、电信网络布上山、文体项目建上山、有机果品推上山、旅游客人游上山、生态别墅建上山。而后5项则主要是在最近5年完成的,最终使挂甲峪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月18日上午10点刚过,早春的日头似乎已有些热辣辣的。放眼望去,小山村成排的农家别墅整齐划一,房顶的太阳积热器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显眼。节能减排,走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挂甲峪又走在了前面,成为北京市低碳型乡村第一村。

  据张朝起介绍,挂甲峪村人采用太阳能取暖,生物质气炉做饭、点灯用太阳,一户200多平方米的居住用房,全年可节约煤、电用费1万元以上;取缔了煤渣、粉尘和黑烟排放,有利于保持村内的空气清新。每户开展民俗旅游,村民“坐家当老板,靠房来赚钱”,这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自家居住的生活资料,而且还是经营赚钱的生产资料。乡亲们称这是“聚宝盆”、“黄金屋”。

  洁净、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节约了挂甲峪人的生活开支,生活品质大大提高。刚刚过去的2010年,村集体总收入超过3200万元,人均突破3万元。

  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的“三起来”工程让众多像挂甲峪村一样的村子受益长远。北京市新农办副主任高华谈起近几年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如数家珍,这项工程始于2006年,通过推广太阳能路灯、节能灯具等让京郊“亮起来”;通过推广高效节能卫生吊炕、太阳能公共浴室、住房保温节能改造等让农户“暖起来”;通过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建设大中型沼气、户用沼气、生物质压缩成型及气化工程,推广生物质炉具,开展养殖场粪污治理,兴建雨洪利用工程等,让京郊的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北京市用5年的时间使村容村貌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和改观。

  从2006年开始新农村建设试点,到全面推进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污水处理、户厕改造、垃圾处理等“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5年时间各级政府累计投资210亿元,集中完善和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2010年底已经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而去年开展的“百日整治靓京郊”活动,则充分展现了“路净、村净、庭院净,山美、水美、田园美”的新农村形象。“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创建共完成绿化面积3983万平方米,累计创建环境优美乡镇123个、首都绿色村庄260个,生态村1204个,53个村被社会公众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4万多山区农民进行了生态搬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资源 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