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那些年,那些熠熠生辉的脚印


  1988年11月,由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设计院设计的中国第一套年产24万吨大型国产化磷铵装置在江西贵溪化肥厂破土动工。中国高浓度磷复肥产业由此拉开了大发展的征程。这是中国大型磷铵装置设备国产化科技攻关项目的依托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原化工部安排1.75亿元,其余1.45亿元由江西承担。为筹集建设资金,江西成立了大化肥建设基金会,由建行江西省分行代理发行大化肥建设奖券,号召全省人民支援大化肥建设。项目1991年9月建成,同年10月27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这套装置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型高浓度磷肥装置依靠进口的历史,推动中国高浓度磷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原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会长林乐介绍,1978年改革开放,当时的化工部立即组织考察团前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磷、硫、钾矿和复合肥料进行了专题调研,确定了中国磷肥工业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并举的方针,“大打磷、硫矿山之仗”,坚持精料政策,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加快发展中国高浓度磷复肥的战略。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大型化、高浓度、复合化、多品种、多规格、专用肥的发展成为世界磷肥发展方向。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高浓度磷复肥已占磷肥总产量的70%,但中国当时的比例不足1%。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500亿元,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和磷、硫、钾矿。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15家大中型高浓度磷复肥厂,使中国高浓度磷复肥产能、产量、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大为提高,极大地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和资源条件,开发了“料浆法”磷铵、快速萃取磷酸、六级氮磷钾复合肥、磷石膏制硫酸水泥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七五”“八五”(1986~1995年)期间,以贵化24万吨装置为始,全国采用上述技术和完全国产化装备,建设了近百家高浓度磷复肥装置,大大降低了成本,扩大了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空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中国高浓度磷肥的发展进程大大加快。到1998年,中国高浓度磷肥产能为:磷铵516万吨、重钙222万吨、硝酸磷肥130.5万吨,折P2O5约350万吨。

  1987年12月,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之下,年产3万吨“料浆浓缩法”磷铵工业性试验装置在四川银山磷肥厂建成投产。该技术突破了国产磷肥的热核瓶颈,全国众多的小磷肥企业获得了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工艺技术支持,很多小磷肥企业借此“乌鸡变凤凰”。

  改革开放初期,高浓度磷复肥产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磷复肥工业的现代化进程。在满世界考察一圈后,生产企业发现,国际磷肥生产主流技术大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当时,西方发达国家高浓度磷复肥生产采用传统的“磷酸浓缩”生产工艺。这种工艺是将中间产品低浓度湿法磷酸蒸发浓缩后,再与氨中和形成料浆,直接造粒干燥得到产品。“磷酸浓缩”工艺要求以高品位优质磷矿为原料。中国虽然磷矿资源丰富,但大部分是中低品位胶磷矿。多年试验证明,国产中品位原矿不适合“磷酸浓缩”工艺。

  四川大学和原银山磷肥厂等单位针对传统“磷酸浓缩”工艺不适应中国国情的难题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和中试规模的开发研究。他们发现,先以氨中和稀磷酸,制得中和料浆再进行蒸发浓缩,就能避开“磷酸浓缩”工艺的困难,并形成一系列更具优势和特点的“料浆法”制磷铵新工艺。

  确定了理论基础,“六五”期间, 四川大学等单位与原银山磷肥厂合作,在中试阶段打通了生产粉状磷酸一铵流程。其后又将中试成果逐步工业化和大型化,最终在国内大面积推广。该工艺的发展、完善和提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获得了4个国家五年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

  “七五”期间,研发者们又进行了浓缩磷铵料浆“喷浆造粒干燥”工艺生产粒状磷铵中试,打通了可大规模推广的生产粒状磷铵的基本流程。粒状产品适于机械化施肥,彻底解决了喷浆造粒生产复合肥的工艺和装备问题。最终,国家选择了“料浆法”工艺为全国小磷肥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的主要工艺路线。

  1988年,“料浆法”工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被原国家计委列为“六五”以来中国科技战线的八大成果之一。在原银山磷肥厂之后,该工艺在全国建设了80多套装置,并不断挖潜扩大产能,建成了年产30万吨大型单系列装置,大大加快了中国磷复肥产业的发展速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磷肥 化肥 建成投产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