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乡土中国远去的背影




  笔者听了这个故事,联想起“李山村人人会打算盘”一说。种植和出售靛青本身是一项带有商业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要会算账,算账就得会打算盘。当时李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靛青,打算盘也成为人人必会的技能。从今天看来,这也属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李山村的这个现象,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基因”,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及出色的经商才能联系在一起。并且,当时的情形在《李山书》的“入学”一篇中也可以找到佐证:

  读书竭力 账目能记

  拨珠活灵 上账分明

  誊清汇陈 流水便登

  商码如何 壹一贰二

  叁三肆 伍陆

  柒捌 玖拾

  佰仟 皆从此连

  李山村人种靛青有了余钱后,便开始考虑投资。在当时,投资首选自然是置田,犹如今天城里人的房产投资。李山村全是旱地没有水田,便纷纷到附近的青田、瑞安、永嘉等地去买水田,再租给当地的人耕种,自己收租。这种情况在村子里蔚然成风。在《李山书》中,与此相对应的有“契约”一篇:

  立字交约 某姓某名

  水田壹段 坐处为先

  土名安着 四至亩分

  凭中出字 当与某人

  亲收价银 并无存留

  递年交租 不许欠少

  倘或拖欠 起佃改耕

  ……

  内容易懂易记,堪称地道的“学以致用”和“生活教育”。故从某种意义上,《李山书》也是李山村的经济史。也因此,与“禁赌碑”一样,《李山书》也被李山村人视为“李山一宝”。

  “爱国爱乡是一条真理”

  发起重印《李山书》的第一人是瑞安市退休干部胡明合。胡明合是李山村人,今年75岁。小学未毕业的他虽然文化不高,但见过世面,且脑子很聪明。他知道李山有《李山书》和“禁赌碑”,还有“百年办学史”和“百年华侨史”。据族谱记载,村里1912年办了新式小学,这册《李山书》便是当时一位小学教师编写的。但随着近年来离开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些“宝贝”眼看会有被“埋没”的危险。胡明合觉得自己不能眼看着不管,他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重印《李山书》。

  印书首先要有钱。此时村里打算重修祠堂。李山村全村人都姓胡,原有一座胡氏宗祠已年久失修。村里商量决定按族中各房来分摊修建资金,但筹得的款项远远不够。胡明合闻讯后,心生一计:将修祠堂和重印《李山书》两件事搁在一块,以保存李山历史的名义,写信向李山村在海外的老乡募捐。他心想,如果祠堂能够建成,《李山书》也就有望出版。

  事情开始并不顺利。华侨们担心钱捐出去了会被贪污掉。胡明合揣上自己家的屋契,从瑞安跑到村里向乡亲们发了狠话:“祠堂要是盖不起来,就把我家房子给卖了!”加上胡明合又吸取了华侨们的意见,由村里各房推举一人,成立了一个七人管理委员会,又公推其中一位成员负责管钱,所有账目公开。那些华侨们这才放心地把钱捐出来。

  款募齐之后,他自己一头扎在村里专管祠堂的修建,把整理出版《李山书》的任务交给念过师范、现已退休的小学同学胡美英去张罗。好在胡美英也不负使命,以古稀之年,一个人承担起全书的编辑、印刷、出版等事宜。2008年年底,祠堂终于落成。村中已搬到文成、瑞安、温州等地居住的胡姓族人纷纷回村参加盛大的入祠仪式,已定居在意大利、奥地利和荷兰等国的亲戚也派代表前来庆贺,全村男女老少一共到了250多人。这也是李山村多年未见的盛况。而与此同时,《李山书》也得以重新印刷出版。

  趁我们一行到来,胡明合在村礼堂里举行“ 《李山书》首发式”。与现场刻意制造的热烈气氛对比,台下稀稀落落地坐着几十位村民,几乎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胡明合是主持人,他好像丝毫不受影响,讲话的派头像站在部队队列前做战地动员。内容大意是回顾李山的历史,强调重印《李山书》的意义,表示重振李山村的决心。可惜扩音器出了点毛病,一出声像二重唱,震得人脑袋嗡嗡响。笔者听了半天,听得清楚的是两句话:一是“《李山书》是一部百科全书”;二是“爱国爱乡是一条真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是李山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柳杉 清明 龙胆草 炮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