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清河山楂”分外甜


    图为清河马屯山楂果农喜获丰收。资料图

    许金亭倪丽敏本报记者郝凌峰

    日前,记者走进河北省清河县马屯山楂种植合作社,只见合作社理事长高俊英正忙得不可开交。她告诉记者:“自春节至今,网上订单的高潮一直不落。这不,我正安排今天要发出的200多个订单……”记者看到她手中的订单,有宁夏的、内蒙古的、海南的等涉及20多个省市自治区。高俊英介绍说,各地的客户有要山楂酒的、山楂果脯的,还有要山楂干、山楂茶的……

    家里忙,地里更忙。高俊英安排妥当发货的事儿后,又风风火火地往山楂园里赶。她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是山楂园春季管理的关键时节,社员们正按照提前测好的山楂园肥力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配方施肥”和浇水,她得到现场,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片山楂林,改变了昔日的不毛之地,也繁荣了今天的马屯。

    防风固沙,穷沙窝里“长”出无公害基地

    马屯一带13个村庄地处黄河故道,曾是出了名的穷沙窝。原来,这里有2万多亩不在地亩账本的沙荒地,沙丘连绵,只长茅草不长粮,是全县27个沙碱地之一。每逢春天大风肆虐,一夜大风过后,第二天移动了的飞沙能把门掩得都推不开……沙丘中的1万多亩农田景象更惨,处在“上风头”的麦田,被狂风吹得都露出了麦根,而处在“下风头”的麦苗儿又都被黄沙囤埋。农民们说,那时麦收,1亩地仅收打几十斤麦子是常有的事儿。百姓吃粮靠国家供应,花钱靠银行贷款,青黄不接时靠国家救济……

    穷则思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乡领导多次南下北上寻求治沙良方,并请来专家“把脉”。最后决定植防风林带,搞山楂树种植,防风固沙走富路。自此,马屯人开始了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这一至今持续了20多年的绿化工程,以平均每年1000亩的速度绿化着沙荒,使昔日的荒原变成了今天冀南平原最绿、最美的地方。

    马屯人在这里植就了一条100米宽5公里长的防风林带。在马屯辖区最北端,先后种植了12万多棵速生杨,这条巨龙般的林带,先期栽种的树胸径已有30公分,高度达30多米,后续栽种的胸径也有15公分20多米高了。

    持续不断的山楂树种植,建起了全国闻名的无公害山楂基地。20多年来,他们先后栽种适宜沙地生长的“大棉球”“大红星”“大五棱”等优良品种的山楂树110多万棵,如今已有1.2万亩进入了盛果期,马屯13个村的1.3万多人口,仅售山楂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达5000多元。

    合作社引领,标准化管护育出“地标”产品

    “是政府带领我们大搞木材林、山楂林种植,锁住了沙荒;进而成立的山楂合作社更是让这片山楂林变成了百姓的‘摇钱树’。”当说起两万亩的山楂林话题时,这里的百姓都满脸笑容地说。

    的确如此。当马屯山楂林进入生产期后,农民各户栽种的山楂收成参差不齐。多数农民因不懂果树管理技术,让果树随意生长,致使果子越结越小,后来产量也越来越低,每斤2毛钱都卖不出……

    面对一部分农民对山楂林的失望,葛仙庄镇政府及时寻求对策。恰在这时,毕业于河北农大的高俊英来找镇领导,把成立马屯山楂合作社的想法端了出来。这使镇领导眼前一亮,几经运筹,于2009年春天,马屯山楂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了。

    高俊英这位农大果林系的高材生,既有果树栽培管理方面的理论,也有在实践中探得的真知。从山楂合作社挂牌起,她的一颗心就系在了山楂林里。按照自己理出的思路,她首先举办起了“山楂栽培管理技术”夜校,系统地讲解这方面的知识,既在课堂上讲又到果林手把手地教,经过几期的培训,使得户户有了懂果林技术的明白人。

    合作社一上路就高起点运行。高俊英带着社员们按照无害化标准进行田间管理,科学修剪、科学施肥、科学浇水,使山楂树的收成几乎翻了一番。茶店村农民郁金良种了10亩山楂,开始不懂技术管理,果子挂得少,品相也差劲,曾一度想把山楂树砍掉,改种其他林木。加入山楂合作社后,通过在夜校听讲和在实践中学习,头脑里装满了山楂树技术管理知识。他的山楂林大变了样,亩产量稳定在了3~4吨的高水平,而且一级果品率达到了80%以上,特级品山楂果曾在上海市场卖到1颗红果1元钱的高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山楂 防风 果树 胸径
下一篇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