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锋本报记者马玉
刚过完春节,山西省吉县中垛乡中垛村果农刘勤忠就开始到果园里忙活起来。浇灌果树后,他开始修剪起果树。看着本可以长出苹果的枝条被剪掉,他不但没有心疼,反倒笑着说,这是给果树“瘦身”。
这一幕在时下的吉县果园里并不鲜见,但放在3年前,刘勤忠既不会笑,更不会去剪,也不知道啥叫个“减密间伐”。他说,在果树上剪枝就是在自己“心头上割肉”。
吉县位于山区,有着苹果栽培的自然优势和种植习惯,果农因苹果增收。随着苹果种植面积的增加,吉县也成为闻名的苹果大县。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了28万亩,总产量达到了22万吨,产值达到了10亿元。
但地处苹果黄金生产带上的不只此一县。仅山西省内与吉县同步成长的就还有万荣、临猗等果业大县,更不用说山东、陕西等果业大省的县市区。
苹果种的多了,市场供应就多了,价格自然降。吉县苹果面对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吉县的果树多数种于90年代,果园老化、品类同质化、品相下降。苹果效益的跌落伴随着滞销,“丰年不丰收”让吉县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果园改革提升迫在眉睫。
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一场针对果园提质增效的“减密间伐”整县域推开。
每年10月苹果落果后,吉县果业中心一方面组织果农赴陕西白水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试验站、山东烟台市考察学习当地的先进“减密间伐”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给果农宣传讲解果园“大瘦身”的好处,并邀请通过“减密间伐”受益的果农到果园现身说法。
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听取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田间课堂”,刘勤忠的观念开始改变。从2016年开始,他不再“猫冬”,而是学着“减密间伐”。
“果树‘减密间伐’前,树下见不了光,果园管护也不方便。间伐后,每个角度光照充足,还可以集中水分、养分。果树稀了,树形漂亮了,不仅通风、透光,果子还易上色,果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说,这几年连续间伐了100多棵果树。
减数量,增收益。刘勤忠的果树长势喜人,果子几乎全是直径75毫米以上的优质苹果,商品率也达到了90%,园中果树数量由间伐前470棵树变为了如今的370棵,年收入却由9万余元增加到17万元。
果树“瘦”了,果子俏了,果农也笑了。一减一增之间的收入账让果农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也使“减密间伐”等果树精细化管理技术顺利推广、成功转化。技术提升了效益,使得冬闲变成了冬忙,吉县的苹果园里演绎出一幕幕改革图景、欢笑场景。截至目前,吉县已完成果园“减密间伐”1.56万亩,吉县被评定为省级苹果现代产业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2-16/86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