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用好苹果产业新工具


    本报记者房宁王芳

    自2017年12月22日至今,苹果期货已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满一年。一年间,其市场运行备受关注,表现出较好的市场活跃度。截至2018年12月21日,苹果期货共成交1亿手,日均成交量43万手,日均持仓量19万手,法人客户数超5600家。苹果期货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相关产业方面的作用初步发挥,获得了相关地方政府机构、产业协会和现货企业的认可。

    发现价格为产业主体决策提供依据

    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核心功能。苹果期货上市后,影响苹果价格的信息通过交易行为充分反映在期货价格上,及时有效地体现了现货市场变化,提升了苹果价格的发现效率和透明度,为产业主体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以往的苹果收购季,由于市场透明度不高,收购价格往往是在贸易商和果农博弈中逐步形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足。2018年苹果期货价格发挥指导作用,各地苹果收购价基本在开秤时就一步到位。陕西、山东等地部分龙头企业在办公场所设置电子屏,实时播报苹果期货价格。陕西省延长县安沟乡王良沟村果农史功福说,通过苹果期货判断果价上涨可能性大,主动跟果商议价,他家苹果比2017年多卖了1.6万元。

    苹果期货为现货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一些企业主动利用苹果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管理风险,稳定经营利润。目前,参与苹果期货的产业客户已达到626家,陕西、山东的国内前十大果品龙头企业大都已开始参与苹果期货。山东烟台市栖霞桃村某贸易企业于2018年6月14日以10600元/吨左右的价格在1807合约上卖出苹果100手,后期期货价格受现货价格影响持续走低,于6月27日买入平仓,同时卖出现货,赢利160万元,弥补了销售现货的损失。

    郑商所数据显示,苹果期货自2018年5月首月交割320吨以来,现货企业参与度不断提高,交割量逐步放大,累计达到5720吨。目前,苹果期货交割服务机构达到23家,基本覆盖我国苹果主要产区。

    引导对标为产业转型升级添动力

    陕西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组建了专门的期货团队,完成了7月份400吨的仓单交割。公司执行总经理彭小强认为,苹果期货不仅为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开拓中端市场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还为推行标准化生产起到了引导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苹果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已经颁布10年的苹果相关国家标准在现货市场执行不佳。苹果期货上市后,期货标准以国标为基础,有利于国标的宣传推广。同时,通过执行交割标准,引入标准化分级理念,促进苹果产业标准化发展。2018年收购季,部分企业已开始采用苹果期货的标准化分级来指导企业的收购销售。10月份,山东泉源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据期货标准收购1万吨苹果,占入库量的30%。该公司总经理姜晔介绍,按照苹果期货的标准收储更为规范,销售价格较未分级的苹果价格提高15%以上。

    苹果期货的运行倒逼一些企业和果农在种植、采后处理等环节更注重标准化和精细化。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当地龙头企业二仙坡果业采用“期货+订单”模式,利用期货标准引导果农种植管理、采后分选。该公司总经理赵跃文说,2018年6月苹果未成熟时公司就与部分商贸公司以符合交割标准苹果为标的签订订单,选取100个村,与6000户果农合作,统一技术指导、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升苹果质量。

    苹果期货也在引导着产业主体探索融合发展,做大做强苹果产业。陕西华圣计划在西安建设中国苹果(华圣)期现货交割交易中心,打造中国的苹果期货小镇,以点带面,推动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金融支农为服务实体经济探新路

    随着苹果期货的推广,其平台功能日渐凸显,通过与保险、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宽金融支农、惠农的路径。

    试点苹果“保险+期货”,提供“宜农”的风险管理工具。2018年,郑商所出资约1000万元,支持10家期货公司开展了10个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涉及农户5511户,承保苹果现货2.7万吨。

    2018年12月中旬,由国投安信期货实施的甘肃宁县、合水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率先理赔,两县共有331户果农获得150万元赔付,其中包括2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合水县红土地农民种养合作社负责人徐定华说,这笔赔付不仅给因春季冻灾减产减收的果农提供了收益保障,而且加强了贫困地区果业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使果农真正认识到改良品种、加强种植管理、培育品牌的重要性,这对当地果业长久发展至关重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苹果 核心 数据 改良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