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农村沼气“点亮”农民新生活


  图为北方“四位一体”沼气循环农业模式。这种“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编者按 农村沼气的广泛推广不仅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为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社会主义村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沼气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农业部按照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村的总体要求,围绕“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思路,把农村沼气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村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农村沼气发展上规模、上水平,让更多农民受益。

  现 场 一

  不见炊烟起 但闻饭菜香

  门前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青瓦、灰墙、白屋脊的川北民居,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这就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民胜镇方山村村民李文聪的家。

  记者见到李文聪时,他正在给猪圈里的猪喂食。没有刺鼻的味道,也没有粪便,猪圈里十分干净。“这就是修了沼气池的好处。”李文聪指着旁边的沼气池自豪地说,“沼气池建好后,猪粪就全进了这里,不仅院子干净了,而且几乎看不到蚊虫了。”

  “过去家里确实比较脏乱,外面有猪圈的臭味,屋子里还堆满了干柴和蜂窝煤。”李文聪边说边把记者领到了厨房,“现在有了沼气灯、沼气灶、沼气饭煲,再也不用砍柴了,也不用买煤了,15分钟就能做好一顿饭,做饭又省事又卫生!厨房的墙上我都贴上了白色的瓷砖,多漂亮啊!”

  李文聪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沼气灶的使用,每年蜂窝煤能省出1000元;不再需要上山砍柴,节省的劳动力用来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光节省劳动力一项就是2000元左右。

  小小沼气池带给李文聪家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李文聪告诉记者,他种了6亩地,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每亩可节约大约100元的化肥、农药开支。特别是用沼渣追肥的单季水稻产量亩产能提高200斤至300斤,虫害少、谷粒饱满,能卖个好价钱。他还用沼液喂猪。

  “沼气池既连接种植业,又连接养殖业,好处实在太多了!”李文聪笑呵呵地说,“通过认真学习我们县发的《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产业发展指导书》,根据自己的情况,我还投资了2万元建了400多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学会了沼肥种菇技术,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卖了2000斤蘑菇,收入1万多元。这样算,一年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了。”

  李文聪领着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目光所及之处是整齐的房屋,干净的道路,望不到边的绿色田地。“通过建沼气池,进行沼气综合利用,我们村的卫生环境改善了,农产品质量提高了,我们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了。可以说,沼气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李文聪说。

  追 踪

  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区市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每年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系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层层有机构、各级有人抓的工作局面,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建池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在项目实施中建立沼气项目公示制度,公开国家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池农户的名单,公开物资招标采购价格与分配方案,确保建设任务和政府补助直接到农户,并建立农村沼气用户档案卡,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浙江、四川、湖北等省连续5年由省政府督察室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进行督办。

  同时,各地不断创新科技,强化服务,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沼气生产和使用的关键技术及设备加大研发力度,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转化推广,提高沼气科技发展水平,深入开展沼气“大培训、大回访”活动,加强对沼气用户使用知识培训,及时排查解决出现的问题,巩固建设成果。

  各地还积极探索沼气后续服务的有效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加强对沼气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沼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管理体系,促进沼气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国沼气生产工已达29万多名,各类沼气生产和服务企业1232个,农村沼气实现产值84亿元,以沼气装备、沼气施工、沼气科技、沼气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农村沼气 生活污水 立方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