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村沼气“点亮”农民新生活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8-26  互联网

  图为北方“四位一体”沼气循环农业模式。这种“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形成生态良性循环。

  编者按 农村沼气的广泛推广不仅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为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社会主义村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沼气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农业部按照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村的总体要求,围绕“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思路,把农村沼气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村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农村沼气发展上规模、上水平,让更多农民受益。

  现 场 一

  不见炊烟起 但闻饭菜香

  门前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青瓦、灰墙、白屋脊的川北民居,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这就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民胜镇方山村村民李文聪的家。

  记者见到李文聪时,他正在给猪圈里的猪喂食。没有刺鼻的味道,也没有粪便,猪圈里十分干净。“这就是修了沼气池的好处。”李文聪指着旁边的沼气池自豪地说,“沼气池建好后,猪粪就全进了这里,不仅院子干净了,而且几乎看不到蚊虫了。”

  “过去家里确实比较脏乱,外面有猪圈的臭味,屋子里还堆满了干柴和蜂窝煤。”李文聪边说边把记者领到了厨房,“现在有了沼气灯、沼气灶、沼气饭煲,再也不用砍柴了,也不用买煤了,15分钟就能做好一顿饭,做饭又省事又卫生!厨房的墙上我都贴上了白色的瓷砖,多漂亮啊!”

  李文聪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沼气灶的使用,每年蜂窝煤能省出1000元;不再需要上山砍柴,节省的劳动力用来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光节省劳动力一项就是2000元左右。

  小小沼气池带给李文聪家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李文聪告诉记者,他种了6亩地,用沼渣、沼液代替化肥每亩可节约大约100元的化肥、农药开支。特别是用沼渣追肥的单季水稻产量亩产能提高200斤至300斤,虫害少、谷粒饱满,能卖个好价钱。他还用沼液喂猪。

  “沼气池既连接种植业,又连接养殖业,好处实在太多了!”李文聪笑呵呵地说,“通过认真学习我们县发的《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产业发展指导书》,根据自己的情况,我还投资了2万元建了400多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学会了沼肥种菇技术,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卖了2000斤蘑菇,收入1万多元。这样算,一年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了。”

  李文聪领着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目光所及之处是整齐的房屋,干净的道路,望不到边的绿色田地。“通过建沼气池,进行沼气综合利用,我们村的卫生环境改善了,农产品质量提高了,我们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了。可以说,沼气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李文聪说。

  追 踪

  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区市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每年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系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层层有机构、各级有人抓的工作局面,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建池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在项目实施中建立沼气项目公示制度,公开国家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自愿建池农户的名单,公开物资招标采购价格与分配方案,确保建设任务和政府补助直接到农户,并建立农村沼气用户档案卡,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浙江、四川、湖北等省连续5年由省政府督察室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进行督办。

  同时,各地不断创新科技,强化服务,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沼气生产和使用的关键技术及设备加大研发力度,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转化推广,提高沼气科技发展水平,深入开展沼气“大培训、大回访”活动,加强对沼气用户使用知识培训,及时排查解决出现的问题,巩固建设成果。

  各地还积极探索沼气后续服务的有效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加强对沼气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沼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管理体系,促进沼气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国沼气生产工已达29万多名,各类沼气生产和服务企业1232个,农村沼气实现产值84亿元,以沼气装备、沼气施工、沼气科技、沼气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沼气用户已达4000万户,各类沼气工程7.27万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9.16万处,受益人口1.55亿人。农村沼气已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大中型沼气、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现 场 二

  算算一口沼气池的经济账

  “俺家的旅馆做饭用沼气、洗澡用太阳能、污水排到净化池,院里干干净净,游客们都愿意来,今年收入比往年翻了两番!”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西柏坡村韩花珍的家庭旅馆,韩大妈谈起农村沼气的好处喜不自禁。

  像韩大妈一样,西柏坡镇16个村的老区群众,都享受到了绿色能源带来的新生活。西柏坡镇建起沼气池1450口,在东、西柏坡两村修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3座,为103户免费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平山县户用沼气池达1.5万口,中型养殖场沼气池21座,大型沼气发电工程3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6处,日处理污水1200吨,全部达到二级中水排放标准,并采用中水回用工程,不但解决了污染问题,还节约了水资源,被评为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

  为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平山县在电视台开辟了沼气建设专栏,大力宣传沼气建设的意义,让农民了解沼气建设带来的实惠。120名沼气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统一安排施工、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施工规范、统一质量承诺,提供包建、包质量、包零件供应、包使用技术指导“四包”服务。为便于沼气后期管理,平山县还建立了沼气全程物业管理服务体系,使建池、投料、抽渣、零配件供应每个环节有专人负责,逐步形成了免费维修服务的管理模式。

  通过积极探索推广种养基地沼气池、大中型沼气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大型养殖场沼气发电建设,平山县建成了“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有机肥生产利用、沼渣和沼液还田―农作物生产”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平山县还将安装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小区灯,并建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村迈进。

  追 踪

  “十一五”以来,国家累计投入农村沼气建设资金212亿元。

  2007年以来,国家建设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7.76万个、县级服务站50个,服务沼气农户3000万户左右,覆盖率达到75%,在建池施工、设备安装、配件供应和故障维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颁布沼气相关标准17项,初步建立包括4大类、31项标准在内的沼气标准体系;沼气工程设计、施工水平明显提高,原料多样化、利用多元化等技术取得一定突破。

  在中央各项措施带动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村沼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新时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和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其作为能源工程、生态工程、富民工程、清洁工程和节能减排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

  一口沼气池能为农户带来多大的效益?

  据测算,从节能效益看,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85立方米,可满足3至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燃料需求,每年可节约薪柴1.5吨或节煤1吨,节电100千瓦时左右,节约燃料费300元左右。

  从经济效益看,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为20亩耕地提供肥料,每亩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多元,施用沼肥后的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也能提升。

  从减排效益看,使用沼气的农户平均能省出1.5吨薪柴,相当于封育了3.5亩山林,保护了森林植被的同时还

  可减少15公斤二氧化硫和2.7吨二氧化碳排放。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目前我国沼气年产气量164亿立方米,折合2557万吨标准煤,可减排二氧化碳7690万吨。每年生产有机沼肥近4亿吨,可减少20%以上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改良土壤8000万亩;每年为建池农户和技工增收节支488亿元。此外,户用沼气实现了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则带动了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实现了养殖场畜禽粪污的“内循环、零排放”和向农民集中供气。

  行 业 展 望

  更多的农民将受益沼气建设

  当前我国农村沼气发展正从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卫生的需求向在改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转变,从户用沼气建设为主向户用沼气与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并重转变,从分散建设管理向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转变,迫切需要在政策、技术、服务、规范以及统筹协调上确定新的原则和措施,以利于农村沼气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按照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村的总体要求,围绕“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思路,把农村沼气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村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农村沼气发展上规模、上水平,让更多农民受益。

  针对目前农村沼气建设面临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大中型沼气向农户供气率不高、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不够等问题,农业部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协同配合,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中央补贴、地方配套和其他渠道资金,提高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和水平;在继续支持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向农民集中供气的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和秸秆沼气工程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强沼气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后续服务管理,建管用并举,确保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的全面发挥;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研究建立对沼气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围绕沼气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加快技术转化,全面推进沼气产业化,推动农村能源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十二五”期间,农村沼气将形成以县级站为龙头、区域站点为支撑、村级网点为窗口的三级服务网络,全托管和建管用一条龙等市场化运营模式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相结合的公益性服务模式将得到全面推广。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更多的农民将从中受益。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8-26/8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