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看重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怎样干


    本报记者唐园结邓俐李飞周鹏飞

    一个寻常周末,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观展者络绎不绝。“壮丽三峡”展厅,一幅幅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还原了彼时的库区情景:青山脚下,碧染田畴,一江清水绿如蓝。

    同一日,三峡库区一个居于半山的临江村落,游人如织。村中十里古红橘长廊,串起亭榭广场,歌声伴着笑声,在江面山间飘荡。抬眼望去,绿水东流,群山叠翠。

    时空变幻,三峡库区人民守住了山水,革新了产业,探索并总结出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一条重要经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什么是产业生态化?一言以蔽之,就是让产业更绿,让绿色的产业更多。怎样理解生态产业化?就是用产业规律推动生态建设,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二者互动互促互融,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这条新路之于三峡库区,极端重要。长江上游,重庆是一道生态屏障。高峡平湖,又将库区摆到了生态核心区的特殊地位上。这片江域山区,生活着逾千万人民,其中包含了重庆全市贫困人口的近60%,面临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必须找到一条兼顾生态与产业的发展之路。

    这条经验之于其他地区,极其宝贵。它是一个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保护生态多样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要诀,更是一个拥有七八亿农村人口的大国,让广大农民富起来,将广袤乡村打造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发展方略。

    孟冬的三峡库区,常常是雾锁大江、云遮群山的天气。记者自重庆奉节沿江而上、一路行思,在三峡库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动实践中,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认识,如拨云见日般清晰明朗起来……

    (一)新路

    肩负国家生态职责和区域发展使命,重庆把保护和改善三峡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实现库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在承担上游使命、履行上游责任、抓住上游机遇中,开辟库区生态与产业两翼齐飞的新路子

    水域面积占全国淡水总面积约一半的长江,流经我国19省区市,哺育着约4亿人。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乃至生态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库区,既是全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库和生态功能区,关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是农村人口众多、发展相对落后的大山区,迫切需要找到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撑。

    为生态计,重庆市委、市政府在三峡库区产业发展上设定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划定最严厉的环保红线。从现实看,库区集中所在的渝东北,2017年城镇化率仅47%,距离全市64%的平均水平有不小差距,农业在三产中占比近1/6,是典型的“大农村”。

    库区生态环境,一失万无,必须牢牢放在首位。库区经济发展,关系千万人,不得有丝毫松劲。特别是对耕地稀少瘠薄、产业基础较弱的库区乡村,既要守住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也要发展经济、促民增收,可以说是“南门里种南瓜”——难上加难。

    没有畏难情绪,不因约束裹足不前!

    十余年来,库区人民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走“竭泽而渔、坐吃山空”的末路,更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而是不断探索前行,走一条绿色协调发展的新路。

    重庆在空间上还是以农村为主。2017年下半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库区实际,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潜力和希望所在,积极探寻库区共抓大保护的长效、协同机制,推动“绿色+”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让乡村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不是经济发展的紧箍咒,环保也不是乡村振兴的拦路石。从过往实践中,重庆市委、市政府和三峡库区人民一致感受到:生态环境好是库区乡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库区蔬果卖得好、鱼虾销得俏、乡村旅游搞得火的根本原因,保护好这方山水,库区农民的生活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脐橙 产业化 高山 奉节脐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导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