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江豚在水面追逐嬉戏。

快艇准备出航巡护。

探出水面进食的江豚。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马天意 通讯员 赵辉 王成

初冬的风拂过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乘快艇驰骋江面之上,偶可见灰影跃出水面。“看,那就是江豚。”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胡良慧指着灰影告诉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江豚是哺乳类动物,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因憨态可掬的形象,素有“微笑天使”之誉,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过去,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江豚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逐步探索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等保护策略。长江在石首天鹅洲处自然裁弯取直后,留下一段全长20.9公里、平均宽度1.2公里、平均深度4.5米的河道,被称为天鹅洲故道。1990年,5头江豚迁居至此。1992年,以天鹅洲故道和长江石首段为基础,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保护区有两项国家专利,分别是网箱豢养江豚和网箱江豚繁育技术。”胡良慧引以为豪。

走进保护区内的江豚苑,江豚父子天天和萌萌从网箱里探出头来。“江豚认人,我和它们处得久,它们和我最亲了,别人来都不露头。”饲养员丁泽良说。

讲起和这对江豚父子的缘分,丁泽良如数家珍。2008年,天鹅洲故道遭遇严重冰雪灾害天气,江面大面积结冰,为露头呼吸,江豚必须撞破冰层,但冰层边缘就像刀一样锋利,江豚种群受损严重。保护区全力展开救治,两头雄性江豚天天和洲洲被放入网箱喂养,不久后,洲洲被放归大自然。两年后,雌性江豚娥娥来了,于2016年与天天诞下雌性江豚贝贝,这标志着国内首例网箱豢养江豚人工繁育成功,属全球首创。2020年,娥娥又成功诞下雄性江豚萌萌。

不仅要繁育,加强保护力量也十分紧迫。6层的瞭望塔是整个保护区的“神经中枢”,区域内水温、水压、溶氧率,江豚的进食量、粪便形态、皮肤光泽等数据,经技术采集,被汇总到智慧生态保护系统的数据池内,智能大屏一览无余;摄像头覆盖整个保护区,24小时实时反馈全域情况。

除了织密天网,保护区还有一股地上的守护力量。

2019年,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出台,大量渔民退捕上岸。渔民大多数是本地人,对故道水文、天气烂熟于心,何不把这股力量变成守护江豚的力量?保护区吸纳了一批渔民。

昔日捕鱼者,今日护豚者,41岁的黄永福就是其一。“捕鱼、放牧、违法开垦都是巡查事项。”黄永福说,“捕鱼具有季节性,夏季较多,我们夏天早中晚都会骑摩托车巡逻,有亮光、踩踏痕迹,我们一眼就知道。有时候遇到威胁,那肯定是不能妥协的。”

两岸树木成荫,水中江豚起舞。经过30年繁衍生息,长江故道范围内的江豚已增加至101头,约占全国江豚迁地保护种群数量的2/3。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这是世界淡水鲸类迁地保护唯一成功范例。

胡良慧表示,保护区将以江豚和生存环境保护为中心,着力打造世界小型鲸类迁地保护示范基地、中国淡水豚类自然保护教育基地和长江江豚迁地种群种质资源输出基地。“留住微笑天使,让江豚回归长江母亲河的怀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自然保护区 生态保护 开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