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红山荞麦梦里香


红山荞麦梦里香

——从地域性小杂粮发展成知名品牌的“平鲁之路”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黄慧 王小川 见习记者 欧阳靖雯

  

  

  红山荞麦梦里香

  

  朔州市平鲁区红山荞麦标准化种植基地。 刘强 摄

  “走边城、看红山,看那一片片荞麦田。坡坡连着山,香喷喷的荞面叫我放不下个碗儿……”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一曲《红山荞麦之歌》唱出了当地人的幸福。

  平鲁被誉为“中国红山荞麦之乡”。每年金秋9月,在平鲁大地上,高低错落的梯田间,已经成熟的红山荞麦粒粒饱满,忙碌的收割机开始轰隆作响。

  平鲁区地处晋陕蒙三省五县金三角,平均海拔1400米,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5.5℃。适宜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红山荞麦的优良品质,硒含量高,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位居同类产品前列,以“粒大、皮薄、色好、质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雁门关外笛声远,红山荞麦梦里香。作为一个“老”产业,红山荞麦是如何从当初不起眼的“配角”变身乡村振兴大舞台的“主角”,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多次走进平鲁区,访农户、进工厂、看产业,总结当地保护与发展红山荞麦的实践和思考,探寻红山荞麦从地域性小品种发展成知名品牌的“平鲁之路”。

  

  标准化种植

  精心培育优质健康食品

  荞麦是我国北方的古老作物,据资料记载,平鲁红山荞麦种植历史有800多年。南宋词人苏轼的“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就是描述了三晋大地“原头家家种荞麦”的自然景观。

  然而,荞麦曾经在粮食市场上并非“主角”,而是长期充当度荒粮的“配角”。“过去吃不上饭的时候,大家伙儿都是靠种荞麦来度荒,好的地谁用来种荞麦哩,都是选些‘剩下’的地,东一块西一块到处‘打补丁’。”平鲁区阻虎乡大干沟村村民王四哥对记者说。

  荞麦作为一种杂粮,对土壤适应性强,生育期也短,从播种到收割一般只需两个月左右时间,且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逢灾年,用荞麦补种、改种都可获得一定的收成,是较为理想的救灾、备荒作物。

  进入20世纪90年代,荞麦衍生的经济价值,让平鲁人看到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从而加强对荞麦的保护和开发。多重助力下,红山荞麦产业借势而起,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和资质认证。1993年获得山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会优秀奖;1995年获得第三届国际博览会银奖;2010年平鲁区红山荞麦协会申请对红山荞麦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专业机构评审,获得原农业部颁发的红山荞麦地理标志证书。

  名声有了,怎么转化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是个难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山荞麦处于优质无法获得优价的尴尬局面。“在过去,填饱肚子才是‘大事’,荞麦产量低,不是当地种植的首选,很难卖上好价钱。”平鲁区多位荞麦种植大户向记者表示。

  转机在近几年开始出现。平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晋平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健康生活理念逐渐流行。红山荞麦具有降糖、降脂、降胆固醇、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用功能,被当地人称为“土四环素”,作为医、食同源的新型食品资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抓住市场机遇,平鲁区紧锣密鼓地通过良种培育、调种补贴、支持有机配合肥料施用、扶持本地龙头企业等措施大力发展红山荞麦产业。

  产业要振兴,种业必先行。红山荞麦是平鲁区农技工作者经过一代又一代,年复一年的精心选种和试种,培育出的独具特色的本地良种。

  优良的种源是红山荞麦品质高、产量稳的源头,也是其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作为朔州市级龙头企业,木森农牧有限公司担负起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为红山荞麦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基础种源的重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适应性 品种 粮食 原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