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红山荞麦梦里香


  据木森农牧总经理穆智介绍,从2018年开始,公司每年投资100万元用于建设红山荞麦原种基地。通过适应性栽培、科学选种、人工去杂提纯,选优去劣等措施,每年可提供3万亩的优质种源。2021年公司建设的3400亩红山荞麦良种繁育基地被指定为省级小杂粮供种基地。该基地的建立,为进一步打造红山荞麦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区农业农村局常年组织农技专家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流程,确保每一颗籽粒品性优良。

  “刚开始靠土方法种荞麦,收成不理想。后来多亏了农技专家授课指导,又有龙头企业带着我们干,荞麦种植才真正让大家富起来。”从部队转业回村的“新农民”吴勇一度对农业种植不够熟悉,接受当地组织的专业培训后,现在的收入是三年前的两倍。

  目前,红山荞麦种植示范区的亩产超过200斤,全区总播面积达到9万亩,直接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

  “从‘度荒粮’到‘致富粮’,平鲁红山荞麦可以说是朔州特色产业‘蝶变’的一个样本。”朔州市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生华表示。近年来,朔州市以基地建设为引领,带动规模化种植,从源头上确保小杂粮“产得优”,扎实做好小杂粮大产业这篇独具特色的大文章,使朔州小杂粮产业经济和粮食安全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龙头企业带动

  示范引领产业做大做强

  在平鲁区,荞麦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美食。做腕托爽滑筋道,做面条麦香扑鼻。用荞麦粉摊成薄饼,擦点酱汁夹上炸油条或是香肠,香脆可口。减脂瘦身的羊肉荞麦面、养生保健的青菜荞麦面都是当地名小吃。

  在2021年9月举办的2021地标农品中国行(走进平鲁)暨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木森农牧直接将厨房搬到了展销区,摆出一桌平鲁“红山荞麦宴”。

  荞麦“浑身都是宝”。穆智带上公司团队研发的20多种红山荞麦系列产品,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餐前一支红山荞麦醋酸爽开胃,饭后一杯苦荞茶醒酒消食,再来块荞麦饼干、荞麦月饼当点心,休息就用荞麦垫和荞麦枕……”

  “我们算是抓住了红山荞麦加工产业发展的机遇。”穆智介绍,公司的业务刚开始是以其他粮食作物加工为主,五年前才将精力和资金更多地投入到红山荞麦的生产上,“短短五年,产值和利润翻了好几倍,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

  荞麦食品的口感好坏、营养价值高低与荞麦品种和加工工艺紧密相关。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的生产加工都是小而杂,生产技术粗放,只能进行米面和挂面的传统加工,且口感粗糙。

  为了适应市场和满足新型消费者的需求,木森农牧有限公司抓住红山荞麦的优势特征,从2020年起,成立了荞麦系列产品研发团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荞麦产品新品研发。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起多条红山荞麦产品生产线,生产加工区域达到1.6万平方米。

  穆智介绍,公司生产的甜荞面,含荞量达68%,高于市场荞麦速食产品含荞量2倍多,“独特之处还在于,烹饪时即使不加多余的调味品,也有自然鲜香味。”

  同时,依据相关标准要求,木森农牧已形成一整套品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通过建设配套检验室、增加生产检测设备,我们对荞麦种植到加工成品的整个过程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的合格率。”公司技术员李文清介绍。

  截至2021年11月,木森农牧红山荞麦种植规模达1.2万亩,总产72万公斤,加工产品2500吨,实现了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收益目标。此外,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以木森农牧为代表的当地龙头企业通过签约带动收购红山荞麦、优先扶持困难户种植红山荞麦,带动周边种植区的1200多农户实现走种植红山荞麦发家致富的路子。

  平鲁区委书记马占文表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让其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是保护和发展红山荞麦产业的重要抓手。据介绍,目前平鲁农牧加工企业正以红山荞麦作为加工开发的重点,投入资金5000万元,开发和营销产品形成6大系列20多个品类。

  

  传承农耕文化

  拓展多业态发展路径

  地处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平鲁拥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不仅是“红山荞麦之乡”,还是“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大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华门神尉迟恭就诞生于平鲁区下木角乡上木角村。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相互交融,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错碰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适应性 品种 粮食 原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