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创变——潮因我起 借势而变


题记:又是一年岁末,回顾2015,“化肥农药零增长”可以说是农资行业当之无愧的高频关键词。

2015年年初,农业部启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至今,行动实施近一年,中国三大主粮化肥、农药利用率显著提高,行动初见成效,也为农资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行动的实施,农药化肥市场需求总量趋于稳定,行业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落后产能淘汰加速,一批企业退出市场。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批企业,他们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积极转型,利用新型肥料、绿色低毒农药等新技术、新产品勇敢走在行业最前端。

他们的案例生动的告诉大家,新形势面前,创变是出路,也是商机。“零增长时代”扑面而来,企业应该如何顺应大势,抢占变革下的行业先机,成为行业中关注的重点。

12月22日,《农资导报》理事会“创变-‘零增长’下的行业先机” 分论坛上,行业重量级大咖云集,新思路、新观点、新理念碰撞,激荡时代,唯创而生,唯变而赢,让我们听听创变者的声音。



专家观点:减药增产同步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樊小林:长期以来,化肥科学使用对粮食的增产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存在盲目用肥、过量施肥现象,国家提出零增长行动,中国肥料产业和流通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随着零增长实施,化肥行业产销矛盾、销售和施用的矛盾显现。与此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研发和推广应用高科技产品、营销高附加值产品的商机。

化肥零增长不等于不施肥料,不等于肥料企业和营销的利润降低。化肥行业应该重视以下发展机遇:以长效缓控释肥料调整肥料结构,实现减氮、稳磷、稳钾、微量元素齐发展;以新型碱性复合肥实现治理耕地酸化、盐渍、重金属污染,提升耕地质量;以同步营养肥料物化测土配方施肥理论和技术,实现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长效缓释液体复合肥解决常规水溶肥更容易造成养分淋失的问题,在实现水肥一体化的同时延长肥效。

随着技术的变革,营销理念也要相应转型,如经营高附加值的肥料,以农化服务代替说教式基层推广,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同步营养肥,做到主动服务、定点服务。最终,通过推广新型肥料解决中国土壤存在的问题。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处长单炜力:中国农业正在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转折点,在零增长大形势下,农业部药检所联合多家企业发起了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战略实施研究与应用课题,旨在从农业发展与农药品种类型结构的关系、新农药新药械研发方向及促进机制、农药减量综合技术、“互联网+”农药监督管理和农化服务模式创新、零增长战略下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农药科学普及与安全用药有效实现机制六个方面,引导农药规范管理,促进零增长落地。

该课题研究将有助于建立农药溯源管理系统建立;进一步完善农药淘汰机制,促使老旧农药退出市场;调研杀虫剂、除草剂等大宗农药的使用情况,为零增长提供政策、实施保障。

零增长时代,行业在互联网+农化服务、植保新机械、国际市场开拓、农药科普与安全用药方面可以大有作为。金草帽APP等互联网+农化服务项目将规避传统渠道的一些弊端,提高农化服务准确率和效率。目前中国60%以上的农药用于出口,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国际市场将成为农药未来市场的发力点,药检所也将为农药出口提供标准、政策上的帮助。

农药科普是对农药企业、经销商、农户的科普,针对不同群体,要制定不同的政策,在这个方面,行业可以有很大作为。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为了帮助零增长落地,国家11月正式启动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总体涉及26亿资金。

专项中提出,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中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专项共设42个项目,归属于3个大的研究方向。与以往国家课题不同的是,此次重点专项部分项目具有众筹性质,鼓励企业加入进来,促进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一部分是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任务方向,为主要农业区不同作物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标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海藻 禾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