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农资展会要进入“大片时代”



     此外,展会主办方在组织上应摒弃传统展会走形式、效率不高和单纯赢利的弊端,确定明确的组展目标与目标观众,让展会真正成为农资、农技、农业装备、农业服务与产品采购与使用的平台。

 

精彩会中会也是看点

 

    展会上的主题论坛、企业新产品发布会、专业营销会,是参展商和观众了解行业动态、把握政策信息、获得产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如何让会议更权威、更主流、更深刻,也成为展会升值的重要一环。

    第一,展会的主论坛立意要高,专家要精,报告要新,观众要多,能汇聚行业的精英,为观众献上一场有价值的报告,让观众不虚此行。比如,农资展会对农资产业政策法规及发展方向、创新农资产业的资源和科技、打造新型农资产业园、创新农资流通模式与农资消费变化的研究与思考应是重头戏。尤其应邀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农业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等出席,并作精彩的报告。第二,作为农资展会,应从农资产品的生产、流通与使用入手,邀请业界专家为参会者带来最新的农资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资讯和最新科研成果,让观众听了报告就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指导农资产、供、销、用。第三,随着土地集约化管理的推进和家庭农场的出现,如何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邀请专家解读未来农资厂商的生存与发展,通过交流会为农资发展搭建产、供、销对接和合作的契机,全面解读农资产业链的新概念。第四,在展会期间举办多项与行业有关的专题论坛,让专业论坛成为主论坛的有益补充,成为专家与企业家和观众信息交流、技术转化、产品交易与合作的对接平台。比如氮肥专题、磷肥专题、钾肥专题、新型肥料专题和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等行业专题研讨会,让展会与主题论坛、专题会议融为一体,成为产、学、研、资相互渗透融合的农资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让与会者各取所需,达到展会的目标最大化。

 

参展商大力推好产品


     “名企登场,专业观众”是历届展会追求的至高目标,但往往因种种客观原因让名企没上场,滥竽充数者一展风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展会主办方没有把好入场关,关键是参展者自身不过硬。在利益的驱使下,展会上会出现花花绿绿的参展商与表里不一的新产品,展会成了作秀场。在一次肥料展会上,一位多年的老农资告诉记者,来到展场,各色各样的包装与产品名称令人应接不暇。在展场里走走就不难发现,总有几个做概念的企业在忽悠观众,什么“生物氮磷钾”“多酶金”“生命氮”“黄金钾”“太空肥”等在展场作秀。“看不懂,做了多年的肥料生意,越做越糊涂了,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根源在于产能过剩。传统肥料不好卖,迫使企业想出各种招数。但我认为,万变不能失信,展会是商家向观众展示形象与产品的舞台,理应表里如一,更须以诚取信,只有将‘诚信’作为企业的座右铭,才能立百年基业。”始终倡导诚信的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连紫表示。
中国植物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赵秉强秘书长表示,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商家对于产品的宣传已成为多数企业销售的重要手段,参展商为了力显企业的品牌与产品特色,参展前精心准备本无可厚非,但往往是展出的产品徒有漂亮的包装与概念性的名称。现在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肥料产品,说到底万变离不开氮、磷、钾。专家表示,诚信代表着承诺,企业产品质量应贯穿企业生产、销售与推广的全过程,赢得市场的只能是有内涵的产品,而不是花花绿绿的外观。所以,向观众展示好的产品,是一个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市场永远是未知数,市场永远是让人既兴奋又纠结的话题,这也正是展会举办的魅力所在。市场的未知性恰恰是为展会举办者与参展者提供了选择与发展的机遇。今天的农资展会,也许正是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开端,但企业要想赢得市场,首先要赢得观众,拿出真“功夫”的产品来,只有这样,行业的展会才能越办越有品牌价值,参展商与观众也越来越多。行业快速发展,对展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展会成为突破农资展会区域性与为展会而办展的局限,让展会真正成为行业积蓄能量、企业产品发力和消费者受益的“云”平台,我们期待着更多品牌农资展会到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化肥 信息服务 营销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