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农民分化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1990年代在全国推动村民自治实践时,农民大规模进城的情况才刚刚发生,而到21世纪头一个十年之后,中西部地区农村年轻人几乎已全部外出务工经商,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的变化尤其是农民的分化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简单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按人口流入和流出地来分,当前中国农村大致可以分为人口流出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和人口流入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形成了众多务工经商机会,外来农民工进入这些有务工机会的地区就业。经济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推高了土地和房产的价值,沿海发达地区因此出现了资源密集和利益密集。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又有两个典型代表,一是珠三角地区,以吸引外来投资为主,当地农民通过建工厂和出租房来获得租金收益。因为企业是外来的,务工人员也大多是外来的,珠三角农村为外来企业提厂房获得租金收益,当地农民通过出租住房来获得租金,这样一来,珠三角农民就越来越具有不劳而获的食利阶层特征。既不对市场负责,又无需自食其力地劳动。二是长三角地区,包括苏南和浙江地区,长三角的重要特点是内生的乡村工业发展。内生工业发展,形成一个富裕的企业家群体,一般农民则沦落为普通务工人员。长三角地区,无论是企业家群体还是务工人员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中企业家要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一般劳动者只能自食其力。

  相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则要简单得多,其基本逻辑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甚至中年人也外出务工经商去了。农村留下来的主要有两大群体,一个群体是老弱病残,无法进城务工经商人员,这部分人群中,大部分虽然缺少进城务工经商机会,却仍然具有很好的进行农业生产的经验与能力,这部分没有外出的中老年人就成为农民家庭中的留守务农人员,构成“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中国式小农经济的核心部分。

  除留守老年人以外,中西部地区还普遍存在一个通过多种农业经营来获得收入从而仍然可以留守农村的“中农”群体,这个群体的重要特征是,因为父母年龄太大或子女年龄太小,或其他各种原因,而无法外出务工的年轻夫妻,他们通过流转入土地,而有30~50亩土地的经营规模,或通过牧、副、渔业来获取收入,其收入水平与外出务工收入相差不多,这样一来,在村庄中就形成了一个主要收入来自农村、主要社会关系都在农村、经济收入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却又年轻力壮全家留守农村的中农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并不多,仅占当前农村人数的10%~20%,但这个群体的存在极其重要,正是这个群体的存在,而使中西部地区农村在人财物流出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秩序。

  二、

  从农民分化的角度来讲,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也有很大不同。

  先来讲中西部地区情况。某种意义上讲,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种去分化的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几乎所有中西部地区农民家庭收入都是通过“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来获取的,其中年龄比较大的父母种田,在每户耕地面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种田收入的差距必不会大。同样,在已经形成全国性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后,外出务工收入也不会相差很大。由此,一般农户家庭的收入相差不大,其中最大的家庭收入差距只与家庭周期有关,即当一个家庭中劳动力数量最多时收入最多,而非劳动人员占比太大时,这个家庭相对贫困。

  中西部地区也有人在外出务工经商中获得了远超过一般务工的收入水平,并因此富裕起来。这部分人很快就脱离村庄,融入城市,这个意义上讲,中西部地区进城务工经商成功人员,其财富虽然远高于一般村庄,但这部分人的生活和劳动都已脱离村庄,而不再是村庄一员了。

  因此,从农民分化来讲,中西部人口流出地区,主要分化为两大集团,一是留守性质的老弱病残群体,二是“中农”性质的中青年夫妇。人数以前者为优,力量以后者为大。

  再来讲沿海发达地区的情况。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与中西地区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中西部地区人财物不断地流出,而沿海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入,土地和房屋越来越值钱,村民一般都不愿意放弃村社集体成员资格,不会随便离开村庄,即使是发了财的富人,他们可以在城市购房,在城市经营自己的生意,他们却一般不愿意放弃村民身份,及一般会继续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因此,在村庄场域中,就会有经济收入差距颇大的不同群体参与到村庄政治的博弈之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土地 外出务工 分层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