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三种集成模式五项核心技术


    陈旭本报记者韩超

    6月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邢台市农科院和金沙河面业集团承办的小麦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现场观摩会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闫里乡闫里村召开。

    据介绍,小麦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聚焦“一控(水)二减(化肥、农药)”;面向新兴生产组织建立了3个技术集成模式,即以加工企业和职业农民主导的“优质增效”模式,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导的“节本增效”模式,以由政府组织的小农户为主导的“稳产增效”模式。项目组面向全产业链集成了节水优质广适品种筛选、轻简绿色免耕播种、病虫害统防统治、水肥精准施用、原粮质量和加工适宜性评价等5项核心技术。

    其中,节水优质广适品种筛选技术对来自黄淮北片的87个品种进行了当地生产条件下的大田生产适应性和节水、抗病虫、品质等指标的专项评价,为小麦农技推广、品种销售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轻简绿色免耕播种技术将常规的施肥、深耕、旋耕、播种、镇压等5次作业一次性完成,亩播种成本降低80~100元。经专家组现场测产,采用绿色模式种植的广适、优质、节水品种中麦6032亩产达到了608.6公斤,较常规种植模式571.3公斤增加了6.5%;并实现了亩节水30立方米、节肥节药25%~30%。小麦籽粒质量分类和面包、馒头、面条等制品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2014~2018年在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应用后,累计减损2.81万吨、新增利润1.13亿元。

    “保障我国小麦的有效供给和提高小麦的竞争力,需要持续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作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单产提升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强大科技支撑,因此必须加强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局局长王述民说。

    据介绍,针对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首先要降低生产风险,实现抗逆稳产。要从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和加工等不同层面集成创新、协同攻关。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进行品种的大区试验,使育成的品种在适宜的生产和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并对品种的抗病、抗逆性进行科学评价,降低生产风险。

    同时,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优良品种利用、化肥农药减施、轻简栽培等角度综合考虑。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的栽培技术,既节省了劳动力成本,也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当前,节水品种、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的推广迫在眉睫。华北作为小麦的主产区,冬季和春季自然降水稀少,要保持小麦的生产能够稳定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小麦精准灌溉,通过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等综合措施,解决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利用麦田墒情监测智能化与灌溉预报网络化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实时查看信息,只要能上网即可获得麦田灌溉预报方案。今后,还要将土壤、气候、病虫害预警、市场销售等大数据技术和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提高小麦生产的科学水平。”王述民说。

    此外,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实施,社会对小麦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发展优质强筋小麦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面粉、食品加工行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要面向小麦生产加工全产业链,集成优质品种选用、生态基地建设、合理施肥、精准用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科学储存和加工等技术,打造出绿色优质小麦食品新品牌。”王述民表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筛选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