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过后,农村地区时常发生焚烧秸秆的现象,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污染。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介绍,由于秸秆焚烧污染空气,今年秸秆焚烧问题被列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工作之一。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制定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方案”有望年内出台。该方案将以京津冀地区为整体实施,旨在控制夏收、秋收季节秸秆焚烧污染大气。
因何而烧
京津冀的处于黄淮海平原,古老的耕作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广大农村还没有普遍实现机械化耕作。农民主要靠双手耕种在广阔的土地上。对于农民来说,颗粒归仓后,农作物的秸秆依然是个宝。当时,农作物秸秆是农村最重要的燃料和牲畜最重要的饲料。
据河北省定兴县农民张宝玉回忆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末,麦子从地里靠镰刀收割回家,脱粒后剩下的秸秆都要整齐的垛在一起,家里的小毛驴要吃,烧火做饭也都要靠这垛麦秸秆。“玉米也是这样,收完玉米要把秸秆运回家,码放整齐当燃料和饲料。当时没有煤气罐,没有蜂窝煤,烧火做饭就靠秸秆。当时也没有收割机,没有拖拉机,都靠毛驴和牛马之类的牲畜拉车,养的牲畜也要吃秸秆。所以秸秆是好东西。”张宝玉说。
随着时代进步,收割机和农用车在农村开始普及,牲畜拉车成为了历史,作为饲料的秸秆的作用开始下降。而生活水平提高、物资开始充盈的表现还是在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煤气罐开始在农村出现,蜂窝煤开始走进农民得院落。“烧火”做饭的时代结束让秸秆彻底在农村丧失了作为燃料的作用。
在华北平原一年两季的种植使农民在和时间赛跑,收了小麦种玉米,收完玉米接着种冬小麦。秸秆处理成了大问题。小麦收获机械化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小麦收完,玉米下种,小麦秸秆对于除草、灌溉等玉米田间管理产生影响。于是在那些年,麦收时节烽烟四起,甚时而发生大面积的火灾。“小麦的秸秆在地里经过一个夏天基本会腐烂,但是相当一段时期玉米的秸秆真的很难处理。”种了30多年地的保定农民张文勇告诉记者。“现在焚烧小麦秸秆基本绝迹,玉米秸秆焚烧还是有的,但由于国家管控严格加上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正在慢慢的改观。”保定市定兴县张家庄乡的副书记刘继光告诉记者。
因何不烧
“露天焚烧秸秆的,对责任人处以每起200元的罚款。”夏收时节,行走在粮食主产区的乡村,治安处罚的宣传标语醒目地挂在路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早在2007年夏收时,农业部就要求各地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焚烧。近年来,环保部门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国农作物秸秆焚烧情况进行着火点监测。
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大西韩乡,据乡政府工作人员刘秀杰介绍,本地的秸秆都在地里做了玉米的肥料。主要是如今耕作技术的更新,秸秆在地里对于玉米种植和生产不会产生影响,相反对于玉米的生长和保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能一直杂草的疯涨。再者是现在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焚烧秸秆有了抵触心理。据刘秀杰介绍,焚烧秸秆产生的高温对于土地的破坏很严重。焚烧秸秆土地烧焦,肥力下降,不利于后期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同时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对于环境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前些年,村庄被烟雾笼罩,出门吸一口气呛得都咳嗽。”刘秀杰说。随着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和个人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提高,焚烧秸秆现象几乎绝迹。
据了解肥乡县在麦收之初召开了专门的禁烧工作动员会,乡镇和村委会更是十分重视秸秆焚烧工作。据刘秀杰介绍,乡镇首先在各村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的重要意义,发放磁带并以村里广播的形式宣传到户,将禁烧政策深入人心。个乡镇都成立禁烧指挥部,并与派出所联动,出动禁烧指挥车携带灭火工具巡逻。乡镇里的工作人员亲下田间地头,宣传监督禁烧工作。村干部划分片区,签订责任书。严格的管控和广泛的深入的宣传让秸秆不在烧,浓烟不在冒。“麦收期间的两周基本没回家,一直在负责的村里蹲点。”刘秀杰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4-07-11/8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