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河南农业循环经济“转”起来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道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逼近极限。实践证明,解决“三农”问题只能依靠农业自身功能的增强、产业链的延伸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发展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以上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
河南是我国农业大省,被誉为“中国粮仓”,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成为促进河南社会主义村建设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提高河南省的循环经济水平?相关负责人指出,围绕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以提高支撑农业生产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核心,重点抓好‘五节约、三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节约”确保高效农业稳步发展

结合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河南省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服务于城市的特色农业,大力推进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发展,全面提高纳入国家千亿斤规划的89个粮食大县(场)的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发展高效农业,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五节约”就是全力打造高效农业的一个有效的着力点。
据了解,河南省在建立高效农业生产基地、高效养殖基地等方面的工作重点是新乡、开封等16个市建设万亩连片的商品粮基地1000万亩;70个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县和黄泛区农场建设标准粮田420个;建设存栏500头以上标准化生态化奶牛养殖园区500个;息县、潢川等沿淮河地区建立两万亩无公害水产品生态高效养殖基地。
为此,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完善建设以节水为重点的大型灌区工程,构建旱作区资源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旱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提高降水利用率。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将对黄淮海平原北部地区和豫西豫北山前平原水资源紧缺地区,加快灌区节水灌溉设施配套改造。重点支持豫北、豫东黄淮海平原建成20 个节水灌溉示范县。在旱作农业区,大力发展旱粮生产,发展鲜食型旱粮作物,实现“水田旱种”、“旱粮下山”。依托农技部门建设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集雨灌溉农业节水技术,选择适宜地区支持建设雨水集流工程,包括集流面、水窖(池)、输水管(沟)和蓄雨水、深耕蓄水墒等农业蓄雨利用技术。重点支持在豫西地区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县20个。
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河南省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标准农田管理。推进耕地地力建设,开展土地整理和低产田改造。以“沃土工程”建设为载体,加强标准农田地力培肥改良,制止耕地常年抛荒。推进标准农田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立标准农田质量档案和数据库,启动标准农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推广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结合全省“空心村”改造和砖瓦窑治理,加强土地复耕。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到2012年,河南省计划以中西部区域为重点实施2000万亩土地整理工程;以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豫北豫西平原为重点改造中低产田5000万亩;完成全省标准农田耕地地力调查,按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对标准农田进行分等定级,提出相应的培肥改良和利用保护措施。建立省级标准农田培肥改良综合示范区50万亩。
在“节肥”方面,全面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普及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控制氮肥施用总量。进一步调整优化用肥结构,大力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重点推广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等,扩大高效有机肥施用面积。推广水肥耦合一体化施肥技术。预计到2012年,将建立省、市、县土肥化验测试体系;推进全省小麦、玉米和水稻主要农作物测土施肥比例达到80%,化肥施用强度较2005年降低30%,力争全省优质有机肥应用面积达1000万亩;建立农田节肥试验示范基地10个;推广水肥耦合一体化施肥面积5000万亩。
在“节药方面”,河南省相关部门大力推广节约型施药技术,推广新型植保器械和低容量喷雾技术。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的应用。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扩大生物农药、有机农药的使用面积,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预计到2012年,合理施用农药的农田比例达到60%;建立一批农药减量增效控污示范区;建设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淘汰老式施药机械;推广频振式杀虫灯和诱虫板;建成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林业 平原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