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践循环经济


  桑基鱼塘,是中国传统农业中一种生态型的种养模式。但在目前每户农民缺乏成片地块的状态下,单户农家或者农家之间,无法做到农业废料的自我处理。于是,秋收时烧秸秆的浓烟和夏收时腐烂水果的臭味四处弥漫……

  近年来,三门县成立了不少农业专业合作社。原先领着千家万户闯市场的领头人,如今又率先开始实践农业循环经济。从去年开始,他们发现合作社之间互相“吃掉”对方的农业废弃物,不仅能解决生态污染问题,还能节省大量成本。于是,当地的合作社纷纷展开结对合作。

  农业废料循环利用,需要合作者具备相应的规模,否则循环很难推进,而农业合作社,无疑是此类探索合适的主体。生产机制的创新,为新时代的“桑基鱼塘”提供了可能。

  种瓜的和养鸡的牵手

  三门县专门养鸡的飞翔合作社和专门种瓜的沈园西瓜合作社,最近往来热络。合作的内容不是一起卖鸡卖瓜,而是他们发现,各自头疼的废弃物,正是对方需要的好东西。

  沈园西瓜是当地有名的品牌瓜,瓜园也是农家乐。记者到达沈园时已经是下午,慕名来吃瓜的一些客人已准备离去,有些则打算留下吃饭。突然,一股臭气弥漫开来……

  原来是鸡粪运到了。沈园西瓜合作社的老板沈定祥一听说鸡粪运到,赶快派人去处理。这车鸡粪来自距此不远的飞翔合作社。在那里,山鸡正吃着沈园西瓜合作社提供的小瓜。

  沈园西瓜合作社占地1.8万亩,其中沈定祥个人拥有2800亩。走在沈园西瓜地里,沈定祥随手就能揪出几只长相不好的小瓜。“这些小瓜肯定长不大,要趁早摘下来。”

  而在瓜地旁边的排水沟里,扔着品相不好的西瓜,有些摔碎了糊成一片。包括其他菜地里的烂菜叶子,不赶快收集起来,过一两天就会腐烂。“夏天一到,臭不可闻,引得蚊蝇到处都是。”

  不过,现在这些歪瓜可是宝贝。在飞翔合作社里,老板陈华国正在翘首以待这些农业废弃物。他养了4万只野山鸡,一年四季都要吃饲料,而青饲料尤其难找。

  每年,陈华国的最大投入就是买饲料,大概要花300多万元。如果能找到青菜叶、瓜果之类的青饲料,他不但可以省一笔钱,还可以使鸡蛋和肉鸡更加有机。

  从2007年办养鸡场起,每到春夏时节,陈华国都要向周边农民讨要西兰花菜叶、废弃瓜果之类的青饲料。但是一般农户的菜地小,留在地里的叶子也少,连需求量的一半都不到,而且一家一户去收,非常麻烦。

  今年,鸡老板陈华国与瓜老板沈定祥达成协议,陈华国派人帮忙清理沈园合作社里的菜叶和废弃瓜果,同时提供鸡粪供沈园合作社作有机肥。

  这两个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沈园合作社本来要清理地面才能重新下种,现在,飞翔合作社收集青饲料的时候,等于帮忙清理了瓜地。而飞翔合作社这一“帮忙”,每天给自己省下了五六百元饲料费。

  反过来,在飞翔合作社,本来每半个月都要清理一次鸡场,现在一到时间,沈园都会派人来清理,拿回去做瓜果的有机肥,同样也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循环,刚刚起步

  在三门县,像沈园合作社与飞翔合作社之间的这种合作已成潮流。在14家农业合作社中,已有9家加入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像飞翔合作社、绿益天鹅养殖场、绿健牲畜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提供给为民果蔬合作社、绿石芦笋合作社、湫水花果合作社、沈园西瓜合作社作有机肥料,而后者则给前者提供当季的菜叶、茎、根块和废弃果类作饲料。如亭旁健益薯制品厂,就把薯制品废渣提供给绿健牲畜养殖场的猪当饲料。

  在省内,类似的例子也有。平湖农民种蘑菇用的稻草和河污泥用完后,蘑菇泥被倒在河港里,又臭又难看。农技专家发现,蘑菇泥的肥力很足,而当地种芦笋、西瓜和花卉,都需要大量有机肥。

  两头一搭,蘑菇泥成了农户的抢手货。此后,不但没人往河港里倒蘑菇泥,甚至还有人抢着挖污泥。这不仅解决了废弃物污染问题,还使得清清水乡又回来了。

  更重要的是,当地农民也增加了收入。一项统计表明,有机肥种出的芦笋不但省了化肥钱,每斤价格也要比崇明岛产的高1元多;用蘑菇泥种出的平湖西瓜,糖度更高,每亩可多收入上千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蘑菇 化肥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