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全过程,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循环传递、多级利用,在生产过程的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区域之间,形成共生互动的循环产业,从而推动节约型社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城市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生态工业园是继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指以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使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是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数量不断增多
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在广西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贵港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该园区产业各环节实现了充分的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其他生态工业园项目如广东省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湖南省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内蒙古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新疆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纸业)示范园区、山西潞城煤炭生态工业园项目、四川沱酒集团生态工业园、山东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大连环保工业园项目、温州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海南环保工业园项目和江苏宜兴环境科技生态工业园项目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生态工业园项目不下30个。此外,大连、烟台、天津和苏州等城市的开发区也已经开展了生态规划和改造的实践,生态工业园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二)涉及范围较广
迄今为止,我国已批准建设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6个园区中,按照类型划分:综合类园区17个,占总数的65%,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保税区1个,环保产业园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行业类园区8个,占总数的31%,覆盖了制糖、电解铝、盐化工、矿山开采、磷煤化工、海洋化工、钢铁和煤化工等行业;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占总数的4%。按照地区划分,东部地区19个,占总数的73%;中西部地区7个,占总数的27%。
(三)发挥作用明显
2007年1月27日,我国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指数为42分,在118个国家中排第100位,中国正处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步阶段。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和多数指标水平,都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其中,中国自然资源消耗比例大约是日本、法国和韩国的100倍;中国工业废物密度大约是德国的20倍、意大利的18倍;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大约是法国、加拿大的7倍。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内各单元间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减少有害气体、工业废水排放,实现园区内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不失为解决我国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带动能力突出
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功能体现在绿色经营功能、辐射带动功能、高新技术孵化器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这四个方面,以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对老工业园区产业技术严重落后、布局明显不合理的部分进行生态化改造,淘汰技术落后、互补性较差的产业类型,增加技术先进、互补性强的产业门类。通过这种改造,在不同产业、企业之间构建互补的生态工业网链,从而实现产业升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减排效果,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转型现象,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初期,以工业化来推进城市化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发展方式。然而,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仍采用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却是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导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虽然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6-28/7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