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农村贷款利率过高妨碍农民增产增收


  国家为了促进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等,对农业采取了种粮综合直补,运用财政手段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以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可是在农村信贷市场上,贷款利率定价过高,特别是贷款利率上浮到顶的做法值得关注。据对河南省浚县农村信用社的调查,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倍数在1.5倍至2倍之间的占全部贷款的84.35%,2倍以上的占4.76%,不上浮执行基准利率的仅占0.78%。农村信贷利率偏高,不但让国家惠农、支农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也阻碍了村建设的步伐,让广大农民朋友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村消费市场起动缓慢。

  当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过高原因主要是:

  巨大的农村贷款需求是当前农村信用社利率过高的重要原因。当前,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可分为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类。按需求内容可分为农民生活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村发展需求。有限的农村金融供给也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过高的一个原因。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农业银行贷款目标转移,基本停止了农村信贷投放业务;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供给大型农业产品化龙头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邮政储蓄银行刚刚开办小额信贷,对农村信贷的供给影响微乎其微;只有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信贷的主力军。由于农户小额信贷具有额小、分散、零星的特点,信贷人员贷前审查要花费很大精力、财力。
 

  农村信贷利率过高对村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

  直接加重了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成本具有多、细、碎的特点,同时农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投资回收慢。因此,农民承担着较高的生产成本,过高的贷款利率转移了大部分农业生产利润,直接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贷款意愿萎缩。据对1000户贷款农户的调查,仅有12%有贷款意愿的农户愿意承受当前的利率水平。

  不利于农村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农村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农村种养殖业对资金的需求季节性非常强。过高的信贷利率减少了有效信贷需求,使许多农业生产项目得不到资金支持,只能维持在低投入产出水平上,不利于农村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弱化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高风险、低收益是其基本特征。农业的利润水平对于消化和弥补其自身风险有着重要意义,而过高的信贷资金利率转化和消耗了农业利润,使农业利润对风险的覆盖面降低,弱化了抗风险能力。

  不利于农村正常信用环境的形成。过高的利率会抑制农户贷款行为。据调查,农户在贷款时,除了承担正常的贷款利息外,还要承担4%的保险金及其他一些开支,大大超出农民的贷款承受能力。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农村信用社通过信贷掌握农户基本信用信息,也不利于农民通过与信用社的信贷行为树立和培养自觉的信用意识,对农村信用社环境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农村信用社应健全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机制。应制定科学的利率定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和管理授权制度,构建符合农民贷款承受能力的弹性贷款利率体系,改变一浮到顶的简单做法。

  其次,农村信用社应当让利于农民。作为支农主力军,农信社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系类似于鱼和水的关系,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信用社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再次,尽快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基层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应适时下放授权授信权限,加大对有市场、效益好的县域民营企业的授信,真正做到想为企业所想,急为企业所需。加强金融服务,指导企业资金运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进一步拓宽银行机构的发展空间,真正促使银企双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基础设施建设 农机具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