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 2015年12月18日 03 版)刘天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2012年以来连续4个中央1号文件和近期中央印发的一系列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要求。可以说,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国家战略已经全面确立和总体部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历经35年农民教育培训丰富实践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及其全国体系,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性质的“国家队”,迫切需要系统总结基本经验、全面夯实主体支撑、不断创新机制模式,有序有效有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加快培养造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集中三大组织优势培育新农民
中央农广校集中了三大组织优势。横向组织优势是联合办学及其领导机制。创办初始由10个部委(单位)联合举办,目前联合办学单位已发展到21个,建立了由各联合办学单位组成的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兼职副校长和联络员三层联合办学领导机制。纵向组织优势是自上而下的全国体系。基本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现有中央校1所、省级校(含农垦)36所、市级校345所、县级校2184所、中职教育乡村教学班19105个。目前正在加快建立以农民合作社等为依托、广泛覆盖现代农业产业的农民田间学校,使自上而下的线性体系在产业上实现网格化覆盖。网络化组织优势是信息化手段应用和融合发展。从建立初期的广播应用,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电视应用,到本世纪初互联网络和卫星网络应用、到现在智能化云平台的应用,农广校一直是我国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代表,目前已形成“农广之声”农业广播教育、“农广天地”农业电视教育、“农广在线”农业网络教育、“农广微教育”农业移动学习和“农广智云”智慧农民云平台五大品牌。
抓住三条工作主线夯实主阵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启动3年多来,全国农广校紧紧抓住三条工作主线不断强化主体支撑。
着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平台。充分发挥决策参谋、技术支撑和政策执行等公共服务职能,配合农业行政部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工作。先后承担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等重大课题研究,研究起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方案和指导意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等工作文件,举办各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总结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十大模式。实施农业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借鉴发达国家专业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做法,加强典型宣传。研究起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职业农民促进法》立法提议,筹备务农农民职业化进程监测工作。在农业行政部门指导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础建设。组织编制论证《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下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通知,建立建管用评教材工作机制,编制发布50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组织编写26种规划教材。开发运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申报系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及“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库”,建立运行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按照农业行政部门要求承担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事务。农业部《关于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农广校等专门机构作为承办机构,具体负责受理审核、建档立册、证书发放、信息库管理及相关组织服务等认定事务。这是构建职业农民队伍的基础工作和系统工程,全国农广校将其作为基本职责规范有序开展。
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一主多元”体系。我国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总体丰富与实力不强、注重统筹与机制缺失并存,构建“一主多元”新型体系需要加强建设壮主体、创新机制活多元。首先抓好农广校建设强化基础依托。下大力气稳定机构队伍、明确职能任务、改善公益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条件,农广校教育培训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把农广校“空中课堂”“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十三五发展规划,争取进一步改善专门机构设施条件。第二,充分发挥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参与组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校企联盟及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都市农业和现代装备五大职教集团,积极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同时研究谋划农职院校与农广校系统点面联动机制,统筹组建培养基地,用好农职院校和农广校两个资源,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第三,以农广校为平台载体,加快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和导师制度。吸引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农业企业管理人员、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分级建立10万人规模的高素质师资库。同时在县级农广校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导师制度,对新型职业农民全程开展教育培训辅导、产业发展引导和生产生活指导。第四,研究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通过政策推动、扶持拉动、任务带动和机制联动,引导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普及农民田间学校。同时抓紧研究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机构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组织延伸功能,以及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实践基地的办法措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12-18/7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