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副县长齐满清告诉记者:“同样一块田地,示范区先行‘扫描’到哪里,哪里的农业就会先发展起来,老百姓的口袋也会随之先鼓起来。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不少已经尝到了“甜头”的农民们更是说出“掏心话”:“真希望示范区建设的步伐快些更快一些、覆盖范围广些再广些!这样我们农村的落后面貌才能真正有所改变。”
“示范区”建到哪,专家跟到哪,农业项目安排到哪。为保障示范区建设的强力推行,安徽省财政厅专门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农发局长任副组长,厅相关部门参加,领导组全面统筹调度、协调力量、综合开发。在安徽的示范区建设中,各市都成立了由县(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力量和资源,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种资源要素的聚集创造条件。通过资金支持、项目带动、政策引导等,引进企业、培育合作组织等发展主体。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究竟怎么搞?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这就需要我们农业综合开发在立项时就要严格把握规划关。”王建培说,安徽在示范区的建设实践中,探索了一条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业引领的好路径,有效推进了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各地不同的资源条件、人文背景、经济基础、产业布局等现实条件,选择高层次、高水平的规划单位,编制现代农业建设规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规范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利用政府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打造基础平台,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打通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等社会资金和人才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的通道,带动企业、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投入现代农业建设。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构建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领企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科研院所、农民群众等多种主体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
“不过,带上‘示范区’这顶帽子也并非代表着一劳永逸。”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副局长王定友介绍称,他们采取动态管理机制对各个“示范区”以及参与建设的各个单位实行集中考评。项目建设中,由县领导小组按年度对涉及单位集中考评,纳入年度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依据实绩,奖优罚劣;省领导小组按阶段对各个“示范区”集中考评,对成效突出、目标任务完成好的“示范区”予以表彰奖励,对于问题较多、成效进展不大的“示范区”予以通报批评、收回资金直至取消项目。
如今,“示范区”已如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44个示范园像一张大网铺开了的伞状格局。纵横皖山皖水,处处展示着农业综合开发的赏心图景:一方方连绵的田,一排排笔直的树,一道道纵横的渠,一条条平坦的路。整齐的农田、完备的设施、美丽的村庄……一派派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不禁令人驻足。农业综合开发应运而生的无穷力量让江淮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一幅幅城乡统筹的徽派画卷正渐次展开。
经过四年多的探路和摸索,独具安徽特色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建设不仅仅催生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是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农村生产关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诸多要素的变革与创新。如今,一个个初步具备“基础设施标准化、经营形式规模化、服务体系社会化、生产过程科技化、增效增收产业化、农民新村城镇化、目标效益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像一颗颗明珠点缀在江淮大地,成为安徽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敢为人先的安徽人正在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开拓进取,把“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为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在新的形势下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的新路子,为安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绘出最美好的答卷。唯进步,不止步。安徽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犹如一道没有终点的考试,集聚着农发人的智慧和汗水,引领着安徽“三农”工作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6-05/184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