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钾肥行业如何转型?


编者按:

相比于氮、磷、复合肥的供过于求,中国钾肥却供不应求,自给率在60%左右。国产钾肥保障中国农业用钾需求外,每年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几百万吨钾肥。正是这个唯一需要大量进口的钾肥行业,正在由于需求下降、进口打压而陷入了十分尴尬、十分困难的境地。

自2008年以来,全球钾肥价格一路走跌,到2016年,价格下跌已达50%以上,处于近10年来的低谷。受此影响,国内钾肥行业亏损面超过1/3,相关企业遭遇空前打击和挑战。究其原因,中国缺钾,但全球钾资源是丰富的,加拿大、独联体国家、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大量的钾资源储备。近几年,全球钾肥产能利用率仅有60%~70%,呈明显供过于求状态,钾肥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国内民族钾肥企业因此受到了牵连。

在国内钾肥资源一直存在缺口的情况下,中国相关产业政策也开始向进口倾斜。比如,目前国家对进口钾肥淡季储备进行补贴,补贴标准是220元/吨,而国产钾肥就不能享受到这样的政策优惠。在政策带动下,国内钾肥进口的数量一直比较庞大,2015年国内进口钾肥943万吨,2016年进口682万吨,使得国内市场供应明显过剩,并将国际低谷价格传导到国内市场,进一步打压了国产钾肥的生存发展空间。

调研中了解到,面对钾肥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方略,民族钾肥企业呼吁国家在政策层面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同时,通过多元化战略和积极走出去,在改革中探索到了有效路径。

钾肥是中国化肥产业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品种,独特之处在于长期依赖进口。由于钾资源短缺,中国钾肥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便利进口、严控出口”。但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到,国内钾肥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重要变化,民族钾肥工业正在崛起,目前国内钾肥自给率超过60%;随着后期国内钾盐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国钾肥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钾肥自给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钾肥企业向调研组反映,目前形成以民族钾肥产业为主、进口钾肥和海外产能为辅的产业格局,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国产钾肥正崛起

目前,中国已发现并开发的盐湖共有10余处,钾肥产地主要集中在青海察尔汗湖区和新疆罗布泊地区。其中,青海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各类资源储量达600多亿吨,包含了氯化钾5.4亿吨。在察尔汗湖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的钾肥年生产能力已达550万吨,居世界第四、国内第一,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0%以上,主导产品为氯化钾;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年生产氯化钾200万吨,位居国内第二。位于新疆罗布泊的国投新疆罗钾公司主导产品为硫酸钾,年产能也能达到160万吨。三大生产企业的产量份额从2013年的占总产量65%左右提高到2016年的85%,是中国钾肥生产集中度大大增加的体现。

据统计,2016年资源型钾肥生产企业共有71家,产能为801万吨(K2O,下同),产量为563万吨。加工型钾肥生产企业有196家,产能385万吨,产量196万吨。但是,受资源量限制,开采成本增高、品位下降导致环保成本大大增加、低价位已经让中小型钾肥企业处于“入不敷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型钾肥企业大部分在停产或减产中,改革势在必行。

以青海盐湖和新疆罗钾为首的民族钾肥企业钾盐勘探开发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为中国钾肥市场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有了盐湖股份等企业的率先突破,中国钾肥经过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从基本完全依赖进口,到目前自给率超过60%,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也成为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之后的第四大钾肥生产国。

政策挤压雪上霜

如果说市场因素属于行业和企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国内钾肥企业对当前产业政策的“雪上加霜”颇感困惑和不解。除了上述提到的进口和国产钾肥在淡季储备政策的区别对待外,优惠政策过快集中取消、增值税改革、资源税等都给国内钾肥产业带来了沉重压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钾肥 化肥 施肥 可持续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