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农资电商:“产业互联网”是不错的选择


这个时代一定属于具备互联网思维、敢于创新、有深厚客户基础的传统企业。当下各企业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模式颇多,纯粹的“互联网+农资”并不好做,要发展农资电商,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同时完善配套技术和售后服务功能。只有从改造提升传统的产业基础入手,将互联网手段融入传统供应链中,提升各环节的效率和价值,才能让这种自下而上的电商模式站稳脚跟。

正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农资金融”模式存在规模小、用户分散、审贷成本与坏账成本极高、第三方支付模式不适应农资结算需求等几大弊端,在当前环境下,发展“互联网+小网点”的金融模式更为可行。在借贷模式上,建议利用互联网优势,发展“供应链贷款”或“大数据金融”。

对于农资企业如何切入“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产业电商=服务+产品+金融,具体操作包括五个“先与后”:一是“先服务后产品”。电商不等于在网上开一个销售渠道,需要以服务为前提,提供种植户最需要的服务。例如,种植之前告诉用户在什么时间种什么种子,配哪种肥和药,通过怎样的科学管理可以增产多少、怎样卖个好价钱。用户根据你的数据获得丰收,产品销售自然会提升。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可能需要几家不同类型的农企参与其中,行业首先要学会联合。二是“先渠道后终端”。前期做农业电商时,线下的实体力量必不可少,也就是所谓的020,实体店可以帮助企业在前期快速提升互联网流水,但后期庞大的线下网点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高。三是“先信息化后电商化”。做电商不是开网店,是对企业运营管理的一次全面检验,没有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其电商之路必然是艰难的。四是“先平台化后精准化”。通过电商平台的销售,企业可以对累积的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结合其他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推荐,将电商的价格竞争变成价值发现。五是“先农业后农村”。

切记,农资企业切入“互联网+”时必须先搞清楚,企业借助电商手段是在做增量还是做存量。淘宝和京东下乡,为的是增加平台卖家、买家数,提高商品交易量,丰富商品品类。但目前很多农资企业做电商是把线下的流量转到了线上,那么企业就一定要想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能得到什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规模小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