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新阶段
盘和林“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赋予了数字乡村更多内涵和动力,数字乡村建设进入数字驱动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等十项重点任务;2020年,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及《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乡村兴则国家兴。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脱贫攻坚战,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1年跑赢城镇居民,“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十三五”规划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四五”期间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
现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展开了深度的全链条应用。数字要素释放出对农业发展的叠加倍增效应,数字创新驱动正在谱写着农业数字化新篇章。
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物流等各个环节,建立起农产品全产业链数据资源体系,大大延长了农业产业的数字链条,让原本割裂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得以有效链接和延伸,并且通过实现农业生产、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之间的高效协同发展,围绕供需平衡分析、监测预警、创新生态等方面提供智能化服务,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智慧农业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一环。智慧农业带来了农业生物技术、机器和装备工具三要素的数字化革新,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无人化,依托于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实现,有利于疫病防控和精细化养殖;“一物一码”技术能够追溯农产品信息流向动态和原产地,帮助政府部门实现智慧监管;数字化工厂集合智能化温室建造技术、全天候气候控制系统、自动化种植系统、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多项农业科技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朝着标准化、数字化、产融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农产品+直播”等数字营销模式,正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解决了农民卖货难、农产品供需失衡等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弥补了城乡数字鸿沟;“互联网+农业+旅游”等新业态,以村落文化为特色、自然资源为基础,借助数字媒体与文旅联动,既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也起到了振兴乡村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数字化发展中,还需强调人才的支撑作用。要通过创建数字农业创新基地,推进产学研与农业工作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批农业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并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投身数字乡村实践,让专业技术人才在大有可为的农业数字新时代里大有作为。
数字乡村赋能农村“智”治
在传统的乡村治理过程中,有时存在着村民参与治理程度低、决策有失时效性和科学性等问题。由于信息壁垒的存在和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乡村治理效率受到一定限制。这样长此以往,无法满足日益繁杂的农村事务治理需求,对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值得欣慰的是,在数字乡村战略下,数字技术正嵌入乡村治理的路径中,开启了乡村治理新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19/24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