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开“潘多拉盒子”?
当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之灾”时不禁要问:是谁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有人说是硫磺,有人说是政策,还有人说是国际市场的震荡或我们非理性的大举投资……
从2007年3月起,市场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将硫磺价格从70美元推到了2008年8月810美元的天价,就在很多外刊杂志预言国际硫磺价格将突破1000美元时,虚空的高价体系迅速崩溃。在短短的两个月跌落到55美元。按硫磺每吨亏损700美元来算,150万吨的高价库存使10亿美元瞬间蒸发。
“硫磺只是石油生产的副产品,却炒到800美元以上,远远背离了价值。”贵州瓮福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江平说。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硫磺价格疯涨和暴跌呢?
供求失衡是根本原因。一位国际资深硫磺专家分析道:“2007年,由于国际磷肥价格大幅上涨,世界主要磷肥生产国都开足马力,对硫磺的需求增加,供求缺口出现。2007年全球硫磺供应量为4790万吨,需求则达到4890万吨。而中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7年中国硫磺进口量为965万吨,同比增长了9.48%,占世界贸易量的33.6%。尽管中国硫磺进口量这么大,但是由于分散进口,在谈判中却没有话语权。全国500~600家进口硫磺用户无序的采购状态,把价格推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其实,中国硫磺用量这么大,如果能统一谈判,包下一个国家的产品,价格调控能力会强得多。”
“硫磺的疯狂上涨源于资本的疯狂。”江苏华昌化工公司市场部长李昊峰说,“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哪里的利润诱人,资本就会倾泄到哪儿。硫磺巨大的涨幅吸引了无数热钱,从而放大了供求的紧张程度,将硫磺价格炒到了让人难以承受的高度。而降价时,这种资本的力量也具有同样威力,犹如股市。”
既然大家早就意识到硫磺价格已到了非理性地步,为什么还是接受了呢?
“大家都是顺势而为。中国硫磺进口这么分散,当争货争到一定火候,理智就不存在了。再加上地震及冰雪灾害等带来的供求错觉,让大家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承受能力。加之五六月份正是硫磺第三季度合同谈判的时候,那时国际粮价基本是最高点,国际二铵价格也是最高点。而特别关税9月份即将解禁,再加上国际硫磺供不应求、价格将冲到1000美元等推测,使争抢硫磺货源的劲头也达到了高峰。”李昊峰说。
“仅1~8月,中国进口硫磺达到640万吨,这是十分不理性的。大家都没想到高价硫磺给中国磷复肥产业链带来的问题。去年我们预计,在正常的需求下,2008年全球硫磺供应盈余50万~60万吨。由于高价硫磺的冲击,国内磷肥企业限产停产,估计2008年产量降到150万吨(折纯),相当于减少硫磺用量150万吨。再加上企业以硫铁矿制酸代替硫磺制酸少用硫磺30万~40万吨,使预计基本平衡的硫磺供应多出230万~250万吨,造成国际硫磺高价的崩溃。”一位国际资深硫磺专家分析道,“从这一轮潮起潮落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中国大市场‘既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巨大威力。如何合理地利用这种力量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
对此,孙曰瑶认为,国家宏观预警机制的缺位是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我们都知道硫磺降价是理性价格的回归,无论是对行业、对企业、还是对消费者都是一件好事情。只是在这过于猛烈的地一涨一跌中,行业承担了太大的代价。
谁为谁做了嫁衣?
2007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生物能源大规模的开发,玉米等农作物价格快速上涨,加之全球粮食库存降到历史低点等因素,拉动了国际化肥市场价格。以二铵为例,价格一年之中便由290美元涨到2008年1月的710美元,涨幅达144.83%。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拉动了化肥的大量出口。当时70%以上的生产企业与国外贸易商合作,签订出口订单。2007年中国出口各种磷肥644万吨(实物量),折纯209万吨,成为净出口国。大量出口使国内肥料价格上涨。为稳定价格,2月份国家出台了对磷铵及含磷复合肥旺季征收35%关税的政策。但是,面对国际价格高位,关税政策没能阻挡住企业出口的脚步。政府只得在4月14日再次出台政策,对所有化肥在原来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最终关上了中国化肥出口的大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1-18/312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