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黑龙江青冈县高效有序推进以城镇化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按照全市“三农四化”的总体工作思路,我们把以城镇化为重点的村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实践了“政府主导、产业支撑、市场运作、农民主体、四化统筹”的发展路径。2013年,投入城镇化建设资金17亿元,其中县城投资8亿元,农村投资9亿元,启动城镇化建设重点集镇7个、重点中心村5个,建设住宅楼82栋55万平方米,入住7500户3.2万人。

  一、突出一个规划,统筹城乡布局

  结合青冈实际,研究制定了一城、五镇、六个农村社区的“156”总体发展规划。一城,就是以老城区改造为主体,与新城区建设同步推进,拓展城市空间。以10.9公里靖河湿地生态公园为分界南北拓展,靖河北岸以青冈镇为核心,依托轻工纺织园区建设靖北新城;靖河南岸以柞岗镇为核心,依托物流工贸园区、教育园区建设靖南新区。以哈黑路为主轴东西延伸,县城西依托化工园区,逐步将劳动乡纳入县城城区;县城东结合民政镇城镇化建设,在同惠民公司区域规划建设工业产业园区及教育、卫生、商场等公共服务区,努力打造30万人口新兴节点城市。五镇,就是以祯祥、中和、兴华、永丰、芦河五镇所在地为中心,发挥区位优势、基础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卫星城镇”。六个农村社区,就是以昌盛、德胜、建设、连丰、迎春和新村6个乡为基础,按照中心村模式进行建设,推动人口集聚发展。

  二、注重两个建设,同步配套推进

  (一)加强新型民居建设。采取五种模式,因地制宜、分层次梯度推进。一是企业牵动、产业支撑模式。祯祥镇以大庆昊方集团龙头企业为牵动,采取企业垫资、市场化融资、耕地产出原料入股、宅基地置换等形式推进城镇化建设。两年共建设住宅楼25栋18.8万平方米,吸纳农户2800户。2013年,重点完成城镇功能配套,实施了七项基础设施和七项公共服务建设。二是企业入驻、整屯搬迁模式。由企业出资购买住宅楼异地安置农户,原址宅基地作为企业建厂用地。目前,已有3个屯整屯搬迁,共腾出宅基地20.7万平方米。三是政府主导、市场开发模式。具有市场开发潜力地段,由企业进行住宅楼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中和镇、永丰镇、兴华镇等7个乡镇共市场化融资4.12亿元,建设住宅楼33.4万平方米,入住4035户。四是集体开发、运营土地模式。青冈镇发挥围城区位优势,经营土地推进城镇化建设。近两年,共投资2.3亿元,建设住宅楼22栋12.78万平方米,农民实现了平房换楼房、小产权换大产权、农民变市民。五是农民主体、集资联建模式。由乡村组织农户联合集资,统一建设,实行“零利润”入住。昌盛乡幸福村共投资2500万元,建设住宅楼1.77万平方米,入住农户249户。

  (二)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方面,共实施一中南校区、三中、五中、祯祥中学、乡镇中心幼儿园等教育基础建设工程18个。在医疗方面,移址新建了中医院、祯祥医院、第三医院3个县级医院。在养老方面,规划建设集护理、康复、养老于一体的养老村,设计床位3000个,明年即可投入使用。在城市交通方面,组建圣达、安泰两个国有出租车公司,并开通了国有城市环城公交。在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组建东城、西城、靖城和新城四个街道办事处,新建活动场所均在4000平方米左右,建设靖城体育公园、人民健身中心等各类公园、广场15个。在便民利民服务方面,以人民办事中心为主体,建设了县乡村屯四位一体服务平台。在城乡基础建设方面,共修建城镇道路19条13.7万平方米,农村道路91.6公里,园区道路12.88公里,铺设排水管网63.4公里,移植景观大树1.8万株,栽植花灌木110万株。

  三、把握三个关键,破解发展难题

  (一)强化产业支撑,保证农民充分就业。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升级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玉米、纺织、畜牧、粮食物流为主的产业格局,为安置农民就业提供了充足岗位。

  (二)推进规模经营,引导农民有序转移。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带头流转土地,促使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全县60%以上耕地实现了规模经营。

  (三)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农民住得进过得好。据测算,进城农民家庭土地流转及进企务工年收入均在5万元左右,而农民进城后每户仅需增加取暖费、物业费等支出3000元左右,户均可多增收2.7万元左右,完全可以保障进城后的基本生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土地 耕地 总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