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诚然,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交易中讨价还价的低效率,出卖方非理性的漫天要价等,都会带来当下强行征收不会产生的副作用。尤其出现公共利益需要用地,而土地使用权人又拒绝出让土地情形,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制度便成了社会发展的阻碍,这需要通过土地征购制度加以纠正。所谓土地征购,是指土地的强制性购买,即流转是强制性的,价格是市场化的。土地征购和土地征用虽然都是利用行政权力,不以土地使用权人的意志为转移,实现土地的强制性流转,但土地征用的范围宽泛得多,既包括公共利益用地,也涵盖工商业用地,征地补偿价格由政府单方面确定。而土地征购只适用于社会公共利益所需的土地,政府的强制性仅体现在对土地的获取手段,补偿标准由双方当事人通过谈判确立。如果最终无法就价格达成一致,任何一方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照该土地的市场价格判决确定合理补偿标准。通过土地征购制度,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用地需求的同时,农民也获得市场标准的补偿,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私有权利的合理平衡。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以辅助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顺利推行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虽然在乡村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毕竟只是农村社会系统的小系统,欲发挥出市场化流转的作用,克服可能由此带来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性措施。

  1.建立全国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全面详细的城乡建设规划。我国是人口大国,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制定任何土地政策的基本前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造,同样应当以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为基本前提。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土地的性质,对全部国土的使用做出规划,详细规定每一块土地的性质和用途,留出足额的农业用地指标,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对每一块土地实行用途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将农业用地非法转变为建设用地,严禁改变土地用途。土地自由流转的任何土地受让人,均不得将受让的规划中的农业用地改变成建设用地,不得改变用途。在这种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管制之下,即使所有农村土地自由流转,都不会减少全国的耕地面职,粮食安全得以保障。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大规模的违法建筑,一切土地上新建房屋,必须符合城乡建设规划。为此,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应有之职责,制订出全面科学的城乡建设规划。

  2.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必然会有大量人口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他们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但现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别,阻碍了人口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目前的户籍制度下,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到城镇,但他们只能在有劳动能力的年龄为城市提供服务,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仍然要回归农村,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城市也未真正接纳这些农村人口。如果这种户籍制度不改变,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只能是空想,我国的城市化更无从谈起。近些年来,不少地区曾经尝试户籍改革,二元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但这些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户籍改革,从规模上无法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需求。中央政府只有下定决心,彻底打破现行的户籍壁垒,彻底剥离捆绑在户籍上的各种利益与特权,才能实现土地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才能保障每一个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平等公民。

  3.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理论界和政府决策层面,对农村土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的最大担心之一,就是担心农民出让其土地之后,农民将丧失最后的保障,进而陷入贫困之中。这就是所谓的 “土地保障 ”论。尽管由于农业产出的低收益,决定了指望耕种土地为农民养老提供保障只是美好的愿望,但这种 “土地保障”论还是颇有市场的。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潜意识下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的心理因素,也是对社会保障的误解。根据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应该是社会保障的宪法依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的义务主体是国家,而不是需要劳作才有产出的生产资料,更不是低收益的农业用地所能提供的。为了达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为了城市化进程能顺利进行,为了实现土地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以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既是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配套措施,也是推动建立国民平等的公民社会的正义要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农业用地 农民利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