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加快培育新型业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新型业态需要机制保障。农村新型业态,既是农村传统产业的丰富和深化,又是城市服务业的延伸与拓展。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融合性等“三高”特征,决定了它同时能催生农村产业的集聚效应、农民群体的就业效应、党委政府的民生效应、社会资本的投资效应以及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消费带动效应。但由于新业态兴起时间较短,大众对其性质、定位等还缺乏充分认识,使这些走在转型前列的“服务经济”先行者,在农村传统“产品经济”的旧土壤中显得“水土不服”。如何更好地创造条件推动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政府、企业皆大有文章可做。

  一是加快制定和落实发展规划。市、县两级要把农村新型业态的培育提高到“美丽中国先行区”、“城乡一体化实验区”战略的大局中去考量,放到农民增收、农村转型和农业升级的要求中去谋划,放到全市大产业发展的一盘棋当中去推进,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科学有效地加以引导,使农村新型业态这个新生事物既有肥沃的土壤,又有充足的雨露阳光。

  二是做优业态的外部环境。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和用地指标予以支持;将新型业态发展纳入联乡结村和区县市协作工作之中,帮助欠发达山区农民依托山水资源增收致富;对大学生回乡创办或领办的企业,给予人才引进补助或专项资金扶持;放宽注册资本,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等非货币财产折价入股;放宽工商登记住所条件;给予税收优惠;创新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手续,加大金融和保险支持力度等等。

  三是探索适应杭州农村发展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利用自有房屋、承包地等从事新型业态;支持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加大对农村新型业态的投资,并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租赁、连锁等方式,实现业态的规模扩张或跨地域发展,提升活力、实力、竞争力。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农村新型业态内部分工的精细化、业态边界的模糊化、消费群体的多元化以及经营模式的低碳化趋势,给经营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业态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必须调整思路,重点加强对新型业态管理人才和各环节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使农民尽快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求得新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休闲 群体 定位 植物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