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浙江龙泉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打造山区农业样本


  (五)创新一项农作制度,全面实现园区稳粮增收

  注重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综合区建设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作制度创新。目前以粮经结合、水旱轮作、设施栽培为特征的新型农作制度初具规模。目前,园区内建成连片500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块5个,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9675亩,建成水稻育秧(烘干)中心3个。综合区内3000多亩以“黑木耳+晚稻轮作”、“大棚蔬菜+晚稻轮作”、“大棚草莓+晚稻轮作”为主的一批“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新模式,辐射带动全市近18%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实现“轮作高效模式”,种植经营面积达到3.5万亩,实现了米袋子、菜篮子和钱袋子“三丰收”。同时,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探索茶叶产业的发展新模式,引进金观音、金牡丹等国家级茶叶良种,率先在省内开发出“龙泉金观音”乌龙茶、红茶系列产品。初步形成了“绿茶+乌龙茶(红茶、岩茶)”的多茶类生产模式,茶园综合效益大幅提高,据初步测算,一亩金观音茶园抵上三亩绿茶的效益。

  (六)建立一种循环模式,全力推进园区生态建设

  将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综合区建设中,积极推行“农牧、林牧、经牧”融合发展,重点推广“食用菌生态循环”、“猪—沼—作物”生态循环、“畜禽立体生态养殖”等三大模式,全力打造低山缓坡生态大循环核心区。2012年,综合区成功创建省级循环农业示范点,浙江顶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猪—沼—竹”生产模式被评为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十大创新模式。目前,已建成规模养殖场13个,万吨生产能力有机肥加工厂1个;完成种养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面积19000多亩;利用废弃菌棒生产秀珍菇、毛木耳达30多万袋,建立利用废菌棒为主要原料生产木炭加工厂2个,以废菌棒为原料或辅料有机肥加工厂5个,初步实现了综合区内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轮作 茶叶 蔬菜 茶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