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记者参观的巴西农业部国际司司长塞利奥说,巴西农业耕地有5400万公顷,每年生产粮食1.6亿吨。但是,开发新土地越来越受环境因素制 约,亚马孙热带雨林、江河湖泊沼泽地以及稀树草原等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禁止滥砍滥伐。“巴西农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就在修复退化的牧场。”他认为,长 期粗放式养牛,草场退化普遍,生产率低下。现在平均每公顷才养2头牛,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到1头牛。美景农场的示范意义就在于:如果全国牧场都能实现每公顷 养牛2头或3头的话,巴西至少可以将5000万公顷牧场改造为农场,不需要伐林垦地,也不会降低牛肉产量,巴西的粮食收成还可以翻一番。
实现甘蔗价值最大化
里贝朗普雷图是圣保罗州最重要的甘蔗产地,具有巴西“甘蔗之都”的美称。记者从乌贝拉巴乘车前往里贝朗普雷图时,沿途180多公里几乎都是甘蔗田。放眼望去,绿色的青纱帐漫无边际。
自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将甘蔗引种到巴西后,巴西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产区。巴西现有甘蔗田700多万公顷,每年生产甘蔗6亿多吨,其中80%产自圣保罗州。我们在里贝朗普雷图参观的莫济安纳甘蔗加工厂,拥有7万公顷的甘蔗田,每年收割甘蔗600多万吨。
工厂经理说,现在正是圣保罗州开镰收割甘蔗的季节。记者看见几辆大型的红色收割机和黄色拖斗车在田间作业。隆隆机声中,收割机将2米多高的甘蔗 茎砍成小段,将甘蔗叶切碎,然后通过管道装运到与之并肩行进的拖斗车上。拖斗车再将满载的甘蔗翻倒在等在田头的大卡车上。每辆大卡车有两节车斗,一次可装 运60多吨。
陪同我们参观的工厂技术员说,传统的甘蔗收割靠人工。每到收获季节,工厂要雇佣4万多临时工。砍蔗工“全副武装”,穿上长裤、皮靴和长袖上衣,戴上帽子和披巾,将全身裹得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在炎炎酷日下,他们挥舞砍刀,奋力砍断甘蔗,再将砍倒的甘蔗码放在田头。
为方便砍割,避免甘蔗叶划破砍蔗工皮肤和方便运输,收割甘蔗之前,传统的办法是先放一把火,将甘蔗叶全部烧掉,只剩下甘蔗茎秆。所以,每逢甘蔗丰收,焚烧甘蔗的田里,燃起熊熊火苗,浓浓的烟雾久久不能散去。
采用机械化收割甘蔗,省工省力,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如今,莫济安纳工厂97%的甘蔗田采用机械收割。工厂技术员说,机械化收割有不少好处。 过去焚烧过的甘蔗,遇到下雨就不能收割了,时间长了还会腐烂。焚烧后的甘蔗运到工厂,还要用水清洗。现在,甘蔗运到厂里,采用“干洗”法,即把甘蔗切成碎 末后,用风力将甘蔗秸、土块或碎石等分离出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用水,又保持了糖分。他说,圣保罗州70%的甘蔗田已经采用了机械化收割。到 2017年,机械化率有望达到百分之百,这样全州每年可以减少6200万吨的碳排放,这相当于在20年里种植4.4亿棵树所产生的环境效应。
莫济安纳工厂每年要加工600多万吨甘蔗,其中70%用于生产蔗糖,30%生产乙醇。“乙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酒精”。上世纪70年代中 期,在全球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巴西政府制定了“酒精计划”,以酒精替代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乙醇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要比汽油少90%,是一种清 洁和可再生的新能源。巴西甘蔗产量的一半用于生产乙醇,去年产量约260亿升。据测算,1975年至2011年,巴西消费的乙醇燃料累计3884亿升,相 当于3311亿升汽油。巴西甘蔗生产商联盟统计,2003年至今,巴西使用乙醇燃料,减少了大约1亿多吨的碳排放。
不仅如此,巴西近年来又在推广用甘蔗渣发电的新技术,并把这项技术称为“生物发电”,使甘蔗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在莫济安纳厂,我 们看到甘蔗压榨后产生的甘蔗渣,通过运输带被送到锅炉车间焚烧,将甘蔗渣焚烧后产生的巨大热能转化成蒸汽动力,带动两台大型发电机组发电。
工厂主管费尔南多介绍说,每加工一吨甘蔗,就会产生250公斤的甘蔗渣。过去,大量的甘蔗渣被视为废物。本世纪初,巴西开始推广用甘蔗渣发电的 新技术,现在全国1/3的甘蔗加工厂安装了生物发电机组。莫济安纳工厂生产的电力,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用电需求,还并网输送到周边地区,满足了10万人的居 民用电。据巴西甘蔗生产商联盟统计,甘蔗渣已经成为巴西80%生物发电的原料,2010年生物发电量相当于全国电力消费量的2%。在圣保罗州,生物发电的 比重更是达到了5%。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2-06-07/8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