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的内陆省区,肩负着保护“三江源”生态、发展区域经济的双重重任,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青海省区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青海省的发展主要依赖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和西宁市,两地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85%的工业增加值和8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对此指出,青海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接替区,更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是我们始终面对的重大而核心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抓住循环经济,就抓住了实现“四个发展”特别是跨越发展与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西宁市和柴达木盆地就是紧紧抓住了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试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责无旁贷地扛起了全省绿色经济发展大旗。
柴达木冲刺全国特色鲜明示范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也是国家惟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以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等领导多次前往柴达木考察,并就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经过5年的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正按照既定的目标,向全国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冲刺。
每平方公里1.8人的土地上遍地是金
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主体为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宽350―――450公里,面积25.6 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1.8人,但是一个典型的自愿型地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全省总价值的95%,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锂矿、锶矿、芒硝等7种矿产具全国首位,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主要矿种有24种,石油、天然气、铅锌等矿产在全国也居一定地位。这一切,都是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升级为国家战略
在我们小学课本里面,很早就有“柴达木是国家的聚宝盆”的描述。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标志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开始由理论、实践探索阶段转入加快发展、全面推进阶段,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已经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就此指出,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特点,一是这个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但这个地区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又十分突出,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样的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惟一的现实选择。
一区四园六大产业让经济循环起来
相关规划显示,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将重点建设“一区四园”,构建“六大产业”。
“一区”是指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四园”是指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金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格尔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盐碱化工、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以煤炭清洁利用为特色的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园;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六大产业”指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湖化工循环型产业,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金属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油气化工循环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前提的煤炭综合利用产业,以及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体系。
循环产业将接纳23万就业大军
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第一阶段 (2010年―――2015年)将初步构建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的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第二阶段 (2016年―――2020年)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优势突出、集约利用、链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框架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8-12/8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