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 正文 返回 打印

70%以上生产总值在西宁和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

网友投稿  2010-08-12  互联网

  青海省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的内陆省区,肩负着保护“三江源”生态、发展区域经济的双重重任,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青海省区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青海省的发展主要依赖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和西宁市,两地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85%的工业增加值和80%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对此指出,青海既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接替区,更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的关系是我们始终面对的重大而核心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抓住循环经济,就抓住了实现“四个发展”特别是跨越发展与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西宁市和柴达木盆地就是紧紧抓住了被国家列为循环经济试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责无旁贷地扛起了全省绿色经济发展大旗。

  柴达木冲刺全国特色鲜明示范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也是国家惟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骆惠宁以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等领导多次前往柴达木考察,并就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经过5年的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正按照既定的目标,向全国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冲刺。

  每平方公里1.8人的土地上遍地是金

  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主体为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宽350―――450公里,面积25.6 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1.8人,但是一个典型的自愿型地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全省总价值的95%,在已探明的各类矿产中,盐湖矿产具有突出地位,钾盐、镁盐、锂矿、锶矿、芒硝等7种矿产具全国首位,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10位的主要矿种有24种,石油、天然气、铅锌等矿产在全国也居一定地位。这一切,都是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升级为国家战略

  在我们小学课本里面,很早就有“柴达木是国家的聚宝盆”的描述。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标志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开始由理论、实践探索阶段转入加快发展、全面推进阶段,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已经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就此指出,柴达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特点,一是这个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但这个地区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又十分突出,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样的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是惟一的现实选择。

  一区四园六大产业让经济循环起来

  相关规划显示,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将重点建设“一区四园”,构建“六大产业”。

  “一区”是指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四园”是指以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金属冶金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格尔木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盐碱化工、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以煤炭清洁利用为特色的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园;以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盐湖化工一体化发展为特色的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六大产业”指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的盐湖化工循环型产业,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金属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主导的油气化工循环产业,以配套盐湖资源开发为前提的煤炭综合利用产业,以及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体系。

  循环产业将接纳23万就业大军

  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第一阶段 (2010年―――2015年)将初步构建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的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第二阶段 (2016年―――2020年)基本建立起结构合理、优势突出、集约利用、链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框架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此外,全部规划项目建成后,可直接提供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约5万个、操作工人等就业岗位约10万个,如考虑相关产业的发展,加上销售、辅助后勤服务等人员,则大约还能间接产生8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

  西宁发展循环经济优势明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西宁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力推进西宁新型工业化进程,有效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资源综合开发、废弃物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验区后,西宁市积极谋划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和工艺先进的特色工业项目,大力推进资源间循环利用、产业间循环组合、企业内循环生产,初步构建起具有青海特色的资源精深加工和产业循环发展体系。

  去年,西宁市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万元GDP能耗下降10%,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9%,节能减排指标在全省同行业居于领先水平。

  硅材料等研发领跑全国

  西宁市发展循环经济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政策配套支持优势等,特别是园区经济的日渐成熟,让西宁市循环经济更具发展前景。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以光伏产业、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东川工业园,以中藏药、绿色食品、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园以及甘河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开发区目前已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42个,已建成投产195个,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引进、研发铬铁矿无钙焙烧清洁化生产新工艺、硼酸生产母液回收技术、提高冬虫夏草菌丝利用率技术、高炉炼铁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明胶生产废水回用关键技术等,其中在硅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数控机床等研发生产上,开发区已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同时,开发区已集中修建了水、电、气、路、通信综合配套设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开发区完成GDP135.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1.1亿元。

  打造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循环经济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历史过程,为此,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后将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废物综合利用,努力挖掘资源综合利用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排放,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产业特色突出、企业优势互补、产品梯次递进、土地利用集约化、技术手段现代化、企业发展集群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经营清洁化、园区管理规范化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大力推进资源集约开发、产业集群发展、园区集中建设,加速培育循环产业链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着力打造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资源深度加工循环利用和副产物资源循环利用等类型的产业链,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的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西宁循环经济要带动全省

  据介绍,西宁循环经济发展将面向企业、行业、园区等三个层面,实施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循环、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推动四大战略,把产业链作为循环经济重要模式,建立企业间、产业间横向共生、纵向耦合、资源共享的产业链,构建生态工业网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区域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包括有色金属、化工、纺织、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废渣资源化、农林工一体化等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5年内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力争到2015年,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建成新能源和新材料生产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力争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分别突破750亿元和550亿元,带动循环经济在全省范围内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8-12/8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