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从0到1以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圣泽901”鸡群健康状态。 陈志鸿 摄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文杰(左一)在种鸡舍查看“广明2号”种蛋收集情况。 资料图
在国外品种长期占据的市场上,国产品种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养殖企业要摆脱多年养殖国外品种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其难度也不亚于品种选育的“从0到1”。
一年来,从“新生”到“羽翼渐丰”,我国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市场。
“最近一批鸡苗11月8号装车运往山西吕梁,父母代种鸡一共1.3万套。元旦前后还有几批待发,每批数量都在3万到3.5万套左右。明年2月中旬前的种苗计划已经全部排完了。”这几个月,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简称新广农牧)副总经理刘大伟为出运鸡苗的事情忙坏了。
11月19日,说起“广明2号”近半年的市场推广业绩,刘大伟的声音里带着兴奋:“今年下半年以来,‘广明2号’已经对外推广父母代60万套,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这种兴奋,甚至不输一年前“广明2号”通过品种审定时。
去年12月,“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三个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白羽肉鸡配套系的推出,犹如春雷乍响,意味着我国白羽肉鸡打破了种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可谓“从0到1”的突破。
但在国外品种长期占据的市场上,国产品种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养殖企业要摆脱多年养殖国外品种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其难度也不亚于品种选育的“从0到1”。
入市已满一年的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推广进展如何,如何能更多地进入养殖场、更好地摆上国人餐桌?记者采访了相关育种企业、养殖企业、地方主管部门及业内专家。
从实验室的“数据好看”,到养鸡场的“生产性能稳定”,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育种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目前,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刚刚起步,相比不断改良、成熟发展的进口品种,性能上是否有差距?
在国际上,白羽肉鸡育种重点关注5项关键指标,包括出栏体重(42日龄)、饲料转化率、存活率、胸肌率和腿肌率等。
“总体上看,3个国产配套系各有特点,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国际水平,尤其是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腿肌率明显高于国外品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表示。
衡量肉鸡综合养殖效率,还有一把业内通用的“尺子”——欧洲效益指数(EPI)。这是对肉鸡出栏体重、成活率、料重比等单一生产指标的综合评价。
时建忠指出,3个国产配套系的欧洲效益指数同样是“高分”:“一般认为欧洲效益指数在320—360之间是比较理想的,如果达到360—400,表明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经初步测算,3个国产配套系的欧洲效益指数在359—393之间。”时建忠对国产品种的推广应用十分有信心。
从无到有打破国外垄断,白羽肉鸡的国产化刚刚起步。但从有到优,更快地占领国内市场、提升国内产业的综合实力,道阻且长。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杨宁长期从事蛋鸡和肉鸡育种工作。他坦言,种鸡的属性很特殊,既是产品,也是生产资料。从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到加工屠宰环环相扣,因此对于一个国产新品种来说,推广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品种信任度和品牌影响力。“要得到行业的接受和认可,需要一段时间实践的检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5/34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