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多”与“少”之间的转换


“多”与“少”之间的转换

——湖北省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纪实
胡江鹏 巩细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林雪

  

  

  “多”与“少”之间的转换

  

  图为固体粪肥机械抛洒还田现场。 资料图

  近年来,一个怪象困扰农业发展:一边是环保压力大,畜禽粪污直排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太多了;一边是化肥减量增效压力大,农田亟需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肥又太少了。其实,这一“多”一“少”间,正昭示着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的巨大空间。

  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2021年,湖北省聚焦畜牧大县、粮食和果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在黄陂区、大冶市、长阳县、钟祥市、仙桃市等18个县(市、区)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开展粪肥还田利用工作。粪污变粪肥,变废为宝,破解畜禽粪污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有了“金钥匙”。

  

  粪肥还田

  构建种养结合新模式

  在仙桃市郭河镇印湾养殖小区,一辆粪污抽运车每天都会挨家挨户收集畜禽粪污。

  车辆的经营主体是一家名为湖北非隆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肥生产企业,2021年被遴选为该市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运输还田服务主体之一。公司与辖区内养殖户、种植户签订服务协议,种植户提出用肥需求,公司就派车去养殖场收集粪污,把粪污发酵腐熟后,再送肥到田、包施到户,如同一家“有机肥银行”,把原本恼人的粪污变环保有机肥。

  “真是帮我们去了一块心病。”郭河镇养鸡户郭珊说,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投入较大、清运成本高,中小养殖户承担不起。即使有能力处理,施肥季节性强、信息不对称,发酵好的有机肥也未必能及时处理掉。如今,专业人干专业事,“就是不一样!”

  畜禽粪便本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有机肥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需求量加大,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迅速提升,种养主体从规模和空间布局逐步分离,粪污处理成了“老大难”。

  此次农业农村部开展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坚持系统观念,通过财政补助奖励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作为当前日益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养殖和种植个体间的新型“连接键”,构建种养结合新模式。

  2021年6月,湖北省召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启动会,解读项目政策关键内容,围绕工作总体谋划、运行机制、推进措施、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具体部署。18个试点县(市、区)迅速行动,召开项目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会,落实目标任务。同时,各地按照“有规模、有设备、有场地、有技术、有基础”的“五有”遴选标准,全省共遴选出76家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运输还田服务主体,76家“有机肥银行”正式开业,助力湖北畜禽粪肥还田利用。

  

  聚焦“六个强化”

  打好政策落实组合拳

  为确保各县(市、区)贯彻试点政策精神“不跑偏”,精准落实试点工作目标任务,保障项目实施质量,湖北坚持“六个强化”打好组合拳,从严从细抓落实。

  强化部署推动。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湖北省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试点项目县遴选会和试点启动会安排部署抓落实,组织技术骨干及时制定了省级项目实施方案,并按照专家意见完善确定了县级项目实施方案。各试点县(市、区)都积极召开项目推进会和技术培训会,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协调,有力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强化工作保障。省级层面成立由省农业农村厅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财政厅和农业农村厅分管厅长任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级试点工作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和涵盖土肥、畜牧、粮作等行业专家的省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各试点县都成立了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构建了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试点工作机制,确保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进高质高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强化 发酵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