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多”与“少”之间的转换


  强化培训指导。为解决畜禽粪污处理、粪肥还田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省耕肥总站开展专题培训,重点培训堆肥腐熟发酵、粪肥质量检测和粪肥合理施用技术等内容,培训技术骨干近100人。为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各试点县采取召开培训会、现场观摩会、建交流群等方式,对各类服务主体、示范主体、种养殖大户进行培训指导。2021年,全省共举办试点工作培训班134期,现场观摩会84场次,培训技术人员15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76万份。

  强化过程监管。钟祥市统一制作了粪肥收集处理还田台账,台账涉及粪污来源、处理时间、施用面积、施用量等17方面的内容,要求服务主体根据台账设计的17项内容,在填写台账时做到三不,即:内容一项不能少、数据一个不能假、粪肥一车不能漏。大冶市利用配套资金,探索引进第三方监管系统。安陆市落实六方签字制度,通过手机拍照软件记录取粪、施肥地点和施肥时间等基本信息,由养殖户、种植户、服务方、监督方、村、乡(镇)等六方签字确认,确保施肥信息台账真实可靠。

  强化项目监管。一方面抓项目进度。省级坚持每月一调度,组织专家实地调研指导,督促试点工作进展。长阳、安陆、钟祥、仙桃等地明确任务时问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召开项目实施调度会,每月底集中通报本月进展、安排下月任务。另一方面抓资金监管。省耕肥总站严格把关各试点县实施方案,从补助对象、补助环节、补助标准等环节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并要求各试点县实行项目合同制和资金拔付验收评价制管理。

  强化质量监管。各试点县均建立粪肥检测机制,要求服务主体在相关人员监督下对每一批次的还田粪肥抽样,送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还田利用,严把粪肥质量安全关。

  湖北省耕肥总站相关责任人表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是改善土壤环境、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项目实施将进一步提高站位、突出亮点、创新运作。全省耕肥系统将继续为试点县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当好“店小二”,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建机制促循环

  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长阳县根据农户需要将田间红泥软体储粪(水)袋安置在田间地头,利用吸粪车定期收集养殖场粪水田间储藏,农户负责储粪(水)袋日常管护和管网还田。长丰村6组农户杨传学家种植了12亩木瓜,安装田间储粪袋后喜不自禁:“粪水还田项目太好了,储粪袋模式最接地气,只牵管子就能给木瓜地浇肥了!”。

  田间软体储粪(水)袋可就近就地分散安装,占地面积小,便于搬运和移动,进出料方便快捷,快速发酵腐熟,兼具抗旱功能,非常适合山区使用。长阳县在推进示范县项目建设中,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批有效利用、长效运行的示范创新模式,率先完成试点全部工作任务,成为湖北省第一个试点工作完成县。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重点在建立运行机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湖北省积极鼓励各试点县因地制宜探索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开展粪肥收集、处理、运输、施用等社会化服务,加快推广粪肥还田施用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坚持“种养配套、就近消纳”原则,定位“花钱买机制”,因地制宜探索第三方服务机制。针对县域内服务主体或有机肥企业多、规模化养殖场区域分布平衡的特点,大冶、武穴、潜江等地择优遴选3至5家服务主体科学规划主体服务区域,采取就近分片包干负责的运行模式开展粪肥还田服务。针对县域内服务主体或有机肥企业少、规模化养殖场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特点,郧阳、崇阳、建始等地采取“1+N”的运行服务模式,即遴选1家骨干服务组织,整合吸纳相关小型主体或建立收集处理分点承担粪肥还田利用工作。

  各地通过积极探索运行机制,创新技术模式,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到2021年12月底,培育76个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粪污收集处理、集中堆沤、运输配送、粪肥机械施用作业全过程服务,吸引1.2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试点工作。项目完成后,粪肥(含商品有机肥)还田面积188万亩,可消纳畜禽粪污297万吨,施用堆肥47万吨,施用沼渣12.5万吨,施用沼液134万方,施用水泡粪等其他粪肥12万吨。试点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化肥减量15%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强化 发酵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