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紧盯供需变化提质降本增效


专家认为,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7年小麦秋播,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优质麦种植面积均较2016年增加。

产业挑战

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等专家撰文表示,中国小麦生产虽已实现历史性跨越,但近20年产业发展面临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三大挑战:消费者对优质、营养、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有品种和技术不能满足生态、环保、绿色的新要求;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国内小麦价格高国际市场约30%。另外,目前审定品种过多,可能会给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应站在全球视野,综合国内外市场资源,从经济、市场、技术、生态多角度全面分析产业问题,制定持续稳定的发展策略。除部分地区继续加强高产、更高产、甚至超高产品种培育外,大部分地区应把培育高产稳产、水肥高效、抗病、抗逆、广适性品种作为主要任务;在改进加工品质同时,系统开展营养健康相关性状研究。

从生产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迫切需要优质、高效、抗病、广适的新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首先,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极端高温或低温、干旱或涝害等发生频率显著增加。为适应变化,要求新品种在抽穗前发育略慢,而在后期具备更快的灌浆速度,同时具备更全面和更好的抗逆性。其次,病害问题日益严重,表现为病害种类、发生频率、危害程度显著增加,要求新品种兼抗多种病害,黄淮麦区迫切需要抗赤霉病新品种。近10年赤霉病明显北移,成为黄淮麦区常发性病害;近20年纹枯病也成为该区重要病害,但育种进展不大;禾谷类包囊线虫和茎基腐病的危害越来越重;出现了致病性强、发展速度快的条锈病新小种V26;叶锈病危害显著加重,已成为主要麦区重要病害;白粉病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最后,优质、高效品种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

农业部指出,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更加突出优化种植结构,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此外,华北地下水超采区、西南小麦条锈病菌源区、江淮赤霉病易发区调减小麦面积500多万亩,推广小麦节水品种面积4000万亩。

我们期待,2018年和未来的小麦产业盯着市场、跟着需求,从经济、市场、技术、生态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产业问题,制定持续稳定的发展策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数据 条锈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