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产业链上游集中在农资贸易环节,中游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下游集中在农产品贸易环节,物流、金融则贯穿整条产业链。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互联网+农业”自然成为现代农业的创新驱动力,这是论坛上大家的共识。
“互联网+”来了,经销商、合作社、种植大户该如何应对?
目前,电商、“互联网+”在产业链下游渗透度最高,“一亩田”等平台在解决种植大户农产品买卖难、信息不对称方面卓有成效。在产业链上游,“互联网+”构成的农资电商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农商1号”“田田圈”“云农场”等为转型发展中的农资经销商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传统农业蜕变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刻。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农业生产成本急剧提高等问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必须要转变。国家战略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农业从数量增长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上来。
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孙晓郁指出,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电商“国八条”——《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将为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何宇鹏认为,“互联网+农业”可能会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有效解决农业产业链整合以及农产品附加值分享的问题。
专家认为,“互联网+农业”就是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相融合,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何宇鹏表示,发展农村第六产业,长期以来是知易行难的话题。从早期的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到后来的农业产业化,很多积极的尝试都难以打破农业产业链分割和价值分享的困境。“互联网+”的出现,从需求端把农产品贸易、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农户可以集经销商、制造商和生产商为一身,从而解决产业链分割和附加值分享问题。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来到论坛现场,彰显了农业部对“互联网+农业”的高度重视。他表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机遇表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众对食品消费升级及农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驱动让农业动力源发生变化,“互联网+”的技术革命带动农业发生变化;城乡一体化、要素一体化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挑战表现在: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成本上升带来农产品竞争力减弱。迎合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首先,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精准农业,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其次,互联网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模式。最后,大数据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农村地社会问题。
在农业现代化面临种种挑战的形势下,“互联网+”显然已经成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指出,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包含了十一个行动,农业排第三位,彰显了“互联网+农业”的高度。
陈晓华副部长也为“互联网+农业”做了部署。他认为,“互联网+农业”的十大重点任务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着力强化市场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信息化水平、加快完善农产品量安全的监管手段、持续提升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提升农业生产指挥调度能力、进一步强化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建设。
显然,“互联网+农业”的强劲东风正在吹来,传统农业蜕变箭在弦上,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谁能站在风口,谁便赢得市场,关键看能否抓住机会。
让种植更轻松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成本急剧提高、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农业技术服务缺乏、种植大户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是当下推进现代农业的瓶颈。致力于农业发展的梦想者,正在借助“互联网+”对上述瓶颈各个击破。而当前不少项目做得风生水起。
“云农场”作为全国第一家网上农资交易及高科技服务平台,致力于化肥、种子、农药、农机交易及测土配肥、农技服务、农场金融、乡间物流、农产品定制化等多种增值服务。“‘云农场’是一个很大的电商平台,也是一个高科技农业互联网服务商。‘云农场’的商业模式是:买得便宜、卖得贵、种地轻松。通过‘云农场’,农民能买到低于市场价15%~20%的农资产品。‘云农场’还推出农技通,农民可以把问题放到网上,让离他最近的专家帮他解决问题。在物流上,‘云农场’推出乡间送货服务,实现农村闲散运力帮助农产品和其他物品快速流通。通过‘互联网+’,可以全方位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云农场集团联合创始人姜积敏的演讲,让在场的合作社理事长们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8-03/33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