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中微量元素肥乘势而起


□本报记者王洋王梅红

用全球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但同时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肥越用越多,地越种越馋,这是中国粮食“十一连增”背后的尴尬现实。农业部2015年3月17日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农业部资料显示,中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特别是一些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这都在严重影响耕地的产出。

为此,农业部再次提出,2015年将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要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并将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秸秆还田达到80%,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月28日,《农资导报》联合多部门组织召开了中国硼肥应用发展研讨会。业内专家给出了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比重,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相关企业也在分析当前土壤现状及农业生产形势后主动表示,愿意承担“保护土壤健康、保证农产品质量,提供更多新型肥料产品,帮助农业减肥增效”的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排名微量元素之首的硼受到了肥料业内的重点关注,与会肥料专家和企业家一致认为:硼肥迎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土壤普遍缺硼

中国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量全球最大,在大量补充氮磷钾的同时,中国土壤中硼等微量元素及中量元素的缺乏日趋严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存仓提出:“界定土壤中有效硼含量可以简单分为全量硼和有效硼肥。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硼的总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可利用硼两个部分。土壤有效硼才是植物可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土壤有效硼缺乏是世界性的问题。”据报道,约有80个国家的132种植物出现缺硼症状。而根据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统计,全国耕种土壤缺硼面积多达5亿亩以上。其中鲁、苏、豫、皖、云、贵、川和两广等17个省区耕地的缺硼比例大约60%。

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低硼和缺硼的土壤在北方集中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南方则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红壤中。北方黄土地含硼量属于中等,所含硼主要存在于电气石中,风化难造成了不易释放,所形成的土壤中水溶态硼较低。黄河冲积物形成的土壤有相似的情况。而南方红壤和砖红壤和黄壤中硼含量往往接近临界值。尤其在红壤中,属于严重缺硼。缺硼土壤可分为三类。

第一种类型:严重缺硼土壤,土壤中不论全硼和水溶态硼含量都很低。主要分布于南方和东南方,即广东、福建、江西南部、浙江西部和南部等地。包括花岗岩和其它酸性火成岩、片麻岩、砂岩等成土母质发育成的各种土壤,像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等。

第二种类型:缺硼土壤,全硼含量中等,但可被作物吸收的水溶态硼含量偏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黄土和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各种土壤,像绵土、黄潮土等。黄土母质的全硼含量中等,所含的硼主要存在于电气石中,不容易风化和释放,由黄土发育而成的土壤中水溶态硼因而偏低。山东省就属于这种类型土壤。

第三种类型:含有大量有机质而且排水不良的草甸土和浆土,也属于缺硼土壤,分布于黑龙江中部和东部以及内蒙古东部。

农业减肥不应减硼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共生产化肥6933.7万吨(折纯量,下同),较2013年减少0.7%,是近几年来中国化肥产量首次出现年度同比下降。面对下降的化肥产能,与会专家指出,目前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使用不合理,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农田超标重金属和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难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微量元素 化肥 耕地 施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