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冬小麦春季病害多发需谨慎


    编者按:随着春季气温陡然升高,冬小麦病虫害开始抬头。尤其是近几年小麦病害爆发尤其严重,严重影响了小麦增产增收。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总结了近几年小麦常见病害发生及预防,以供大家参考。

 

小麦纹枯病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已发展成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中旬是小麦纹枯病的多发季节,一般减产20%~40%。小麦纹枯病不易识别,很多农民常常不能对症下药,往往错过了防治时机,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如遇到低温多湿气候,一般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病往往较严重,如果纹枯病仍有发展的态势,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药。
    专家提醒:对发生纹枯病的麦田,应尽早防治,纹枯病防治勿大意。小麦分蘖末期为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当田间病株率达15%时,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40%氟硅唑4毫升+50%多菌灵80~100克。以上药剂需对准小麦茎基部喷施,以提高药效。

    据农业部报道,2012年全国赤霉病发生面积达7000万亩,比常年增加近30%以上,达到特大发生程度,是近30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小麦赤霉病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的主要病害,防治该病仍以多菌灵为主,但因常年连续使用,试验表明平均药效仅为50%左右。浙江大学的抽样测定结果也显示,多菌灵的抗性已经明显上升。基于2013年赤霉病大发生的可能,有关单位试验了几个新型农药品种。40%多・福・溴菌腈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25%戊唑醇水乳剂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效降低赤霉毒素(60%以上)。
    预防小麦赤霉病,打药时间很关键。如去年有赤霉病发生的田块,建议用两次富力库,且扬花5%(初期)的一遍一定要保证。只有防治住赤霉病,且降低了赤霉毒素在粮食中的危害,粮食安全才能真正有所保障。

 

小麦条锈病

    近几年,小麦条锈病是对我国小麦生产影响最大的一种大区流行性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大等特点。目前国内小麦主栽品种抗源单一,多数品种抗病性差,去冬越夏区、冬繁区降水量大、气温条件适宜,加之大雪覆盖,为条锈病病菌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菌源丰富,如气候适宜,将会在全国范围暴发流行,并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近期气温回升和东部麦区降水等因素影响,小麦条锈病在湖北和河南多地见病,病情上升快;西南和西北发病范围扩大,个别地块病情加重。截至3月21日,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甘肃、陕西、湖北、河南8省(市)的53个市(地区)184个县(区、市)见病,发病面积为103.7万亩;四川和云南个别县的一些田块病情普遍发生,全国大部地区为点片和零星发生状态。
    据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未来10天,江淮及其以南地区有大范围降雨过程,其中河南、湖北、贵州东部等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7成,有利于以上区域小麦条锈病的扩展蔓延。
    根据国内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和流行趋势,应该采取分区治理的策略,以菌源区的早期发病田预防为突破,以流行蔓延区发病中心的封锁控制为重点,以流行区的普遍防治为保障,打好菌源区源头治理、早发区应急控制和主产麦区重点防治三个战役,确保全年防治目标的实现。
    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国内先后使用敌钠酸、敌锈钠、氨基磺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和代森锌等药剂,来防治小麦条锈病。
防治条锈病,可采用药剂拌种来防治,用种子重量0.03%(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克拌麦种150千克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麦种50千克。
    1.早期预防技术:各地植保部门要开展大田普查,发现发病中心,及时选用烯唑醇(禾果利)戊唑醇、腈菌唑或三唑酮(粉锈宁)等药剂来控制,喷施发病中心病株及周边麦田即可。
    2.应急防治技术:春季病害流行区,要及时组织专业化防治队,采取应急防治措施,每亩用三唑酮粉剂150克,或25%烯唑醇粉剂5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或25%腈菌唑乳油50毫升,尽量选用机动喷雾器喷雾防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拌种 条锈病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