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是兴化集团4000多名干部职工难忘的日子。在历时780天后,兴化人的大化工梦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首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兴化大化工年产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甲醇、30万吨纯碱、32.4万吨氯化铵装置,按原设计成功生产出了合成氨、甲醇产品。
这一天,陕西延长石油兴化大化工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建成投产仪式。李金柱副省长等领导剪断彩带的那一刻,几代兴化人的大化工梦想实现了。投资46亿元的大型煤化工装置在渭水河畔高耸起了昂扬的雄姿。
对于从事了三十多年重油化工和十多年天然气化工的兴化人来说,首次面对全新的煤化工技术,既是一次涅?,也是全新的考验。这一年,国内市场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但是,兴化人化危为机,抢抓历史机遇,以原有的市场布局为依托,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一体化,持续提高公司价值创造力,以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和运作,确保了公司生产经营稳步提高。大化工项目主要生产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加工负荷半年之内提升到95%以上,大型装置达到设计要求,各项指标优于设计指标,产品投放市场,质量稳定,大化工试开车实现了达产达标。特别是甲醇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2年12月28日,试生产仅一年的兴化大化工项目豪迈地向业界宣布:一年,短短的一年,我们在摸索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骄人的发展足迹:
合成氨:累计生产26.98万吨。
甲醇:累计生产33.36万吨;
全年实现营业总额14.5亿元;
纯碱和氯化铵:累计生产29万吨。
一串串催人奋进的数字,奏响了兴化继往开来、铸就辉煌的新乐章;一串串闪光的数字,描绘着兴化百亿元化工园区的宏伟蓝图。一个“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形象熠熠生辉,昭示着延长石油百亿兴化的大画卷正在世人面前徐徐打开。
项目启动
迈开转型升级步伐
年产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甲醇、30万吨纯碱、32.4万吨氯化铵的兴化大化工项目,以煤为主要原料,采用氨、醇、碱联产工艺,即利用氨合成过程中的一氧化碳生产甲醇,富余的二氧化碳生产纯碱,甲醇合成后富余的氢气又返回合成氨系统生产液氨,从而实现了全系统的碳氢互补与资源最大化利用,并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是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建立起来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模式工艺路线,并实现了下游产品的深加工。在兴化人口中,该项目被亲切地称为“大化工”项目。
实际上,对于兴化而言,该项目的意义和份量都非同寻常。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兴化集团,一直以来都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从最初生产传统氮肥的中型企业,发展到如今拥有合成氨、硝酸铵、纯碱、氯化铵、复合肥、羰基铁粉、浓硝酸、系列特气等30余种化工、化肥、军工产品的综合性、成长型化工企业。对于已取得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发展成就,集团决策层并不自满,他们认为:“要想在全方位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能一味追求产能的扩大,必须依托当下,放眼未来,推进企业的转型发展。”
此次大化工项目的投资兴建,正是兴化集团谋划产业转型最重要的基石。依照兴化的发展战略,企业实现产业转型,除了要实现规模的扩张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市场上谋篇布局,为自身生存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原料方面,兴化建厂之初,采取的是重油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路线。2001年5月,“油改气”工程竣工,兴化成功实现原料线路从油到气的革命。然而,“缺油少气”的能源大背景仍然让市场意识敏锐的兴化决策层深刻地意识到,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原料结构,将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针对国内及陕西省“富煤”的资源优势,兴化确定了以煤为原料的技术路线,大化工项目的上马,正是兴化集团开启煤化工发展之路的首次尝试。“煤气双原料保障系统,是兴化实现老企业焕发青春、新项目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兴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海说。
而在产品结构方面,兴化大化工项目的成功投运,将极大地满足兴化公司传统优势产品产能的释放。项目投产后,兴化集团的合成氨年产能将由25万吨一下升至55万吨,低成本的原料优势不仅保证其硝酸铵产品继续做大做优,还为其他下游产品的生产打开了空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1-23/33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