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新年度棉市供应偏紧 基本面偏多令棉价高位运行


  8月份,美棉期价不断上涨,月内涨幅接近10%。与此同时,虽然郑棉期价受到了国储棉抛售的压力,但仍走出了大幅反弹行情,而国内现货棉价则稳中有跌。整体来看,当前全球及国内棉市基本面仍然偏多,并对棉花期价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估计后期棉价仍将高企。

  新年度棉市供应依然偏紧

  前两个棉花年度,由于主要棉花出口国美国和主要消费国中国的产量大幅缩减,全球棉市库存过度消耗,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隐性库存被大量消耗,这令2009/2010 年度棉价一直保持牛市行情,而且这种情况有望在2010/2011年度持续下去。
从8月份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来看,2010/2011年度美棉产量较上年度预期增加138万吨,印度棉产量增加54万吨,全球棉花产量增量达320万吨,但由于全球消费量增加69万吨,2010/2011年度期初库存下降282万吨,使2010/2011年度全球期末库存下降至993 万吨,创下近几年来新低。与此同时,虽然美国农业部预测中国棉花产量为718万吨、巴基斯坦产量为206万吨,但由于天气不佳和洪水危害,中国和巴基斯坦棉花产量达到此水平已没有太大的希望。另外,由于国内下游市场的良好表现,不排除后期调增需求量的可能。总之,新年度全球棉市供应将保持偏紧格局。

  美棉期价不断走高

  过去的一个月,美棉期价不断走高。首先,美棉出口销售良好,抵消了预期产量增加带来的供应压力。据了解,截至8月19日当周,2010/2011年度美棉签约量累计超过110万吨,接近美棉全部产量的三分之一,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2万吨,且连续两周签约销售量超过10万吨。良好的签约销售量,不仅大大缓解了美棉本年度增产138万吨的压力,也将令美棉今年收获初期至年底之前的加工进度大大加快。

  其次,基金自7月中旬以来净空大幅翻为净多。从持仓报告来看,自7 月16 日开始,经历短短两周投机净空头率保持在2.3%—2.7%之后,3周时间内便大幅翻转为投机净多头率在12%以上。究其原因,周边农产品(000061,股吧)、工业品市场表现不佳,使投机力量大举增持棉花多单,并超出了市场预料,最终导致自7月中旬至8月底,美棉对中国主要港口报价从86 美分/磅左右大幅上涨至98 美分/磅附近,滑准税关税税率下折算到港报价也从当时的15500 元/吨急剧升至17900 元/吨(8月27日报价)。高等级美棉、澳棉、印度棉和中亚棉的10月装期报价均升至100美分/磅以上,滑准税关税税率下折算到港报价超过18000 元/吨。

  国内新棉产量不容乐观

  由于5月份低温天气时间过长,造成今年国内棉花长势较慢,随后在7月中下旬棉花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部分地区又经历了多年不见的高温天气,使棉花授粉受到了一定影响,造成部分花蕾脱落,影响了坐桃率,而8月份接连出现的阴雨天气又伏前桃霉烂,同时由于光照不足,吐絮也受到一定影响,今年新棉产量难以乐观。

  从当前冀、鲁、豫部分地区新棉预期产量来看,大部分不如去年,情况较好的地区的产量也低于正常年份20%左右。据部分棉农反映,7、8月份是棉花生长关键期,但由于阴雨天气偏多,棉株倒伏并遭雨水浸泡,蕾、铃脱落较多,加之近期又出现棉桃霉烂现象,当前已确定籽棉单产将会减少,减幅将在20%左右,品质也不乐观,只能寄希望于后期天气趋于正常,以便秋桃顺利生长。

  目前,新疆棉区已显现出丰收迹象,但大部分农户预计籽棉单产仍不会高于往年,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棉花长势不均,棉桃比往年小,很多棉田盖顶桃也不多,少数棉株长势过高,影响成铃数量。与此同时,由于枣树种植面积增加,造成植棉面积缩减,既使新疆棉单产有所提升,而当地棉花总产量也难以有效提升。

  下游企业出口复苏好于预期

  年初以来,棉纺织品出口连续超预期增长,出口值在近两个月内连创历史新高,出口企业经营情况复苏超乎想象。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出口企业集中的地区,金融危机后的“工厂抢订单”变成了“贸易商抢工厂”。由于整个2009年贸易商订单采购量很少,今年上半年订单量猛增的最主要原因是补充库存。

  一番喧嚣过后,随着下半年海外贸易补充库存告一段落,企业出口订单也开始回归理性。但8月底开始的“圣诞订单”又使得外贸情况回暖,当前已基本稳定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从近期情况来看,欧洲订单情况很不错,尤其是德国经济率先恢复,出口德国的订单量近期增长得最快。与此同时,不少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也有所提高,趁着订单回暖之机顺势将上涨成本转嫁给下游客户。另外,一批具备规模和技术优势的出口企业,通过产品升级提高利润附加值,化解了汇率波动和成本上升风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预测 估计 倒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