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淘尽黄沙始见金


□通讯员 李乔

20多年前,它名不见经传,负债累累,濒临倒闭;20多年后,在经受了无数次冲击和淘沥后,它在号称“八百诸候”的荆楚磷肥业中脱颖而出。它就是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夯实“人才”基石

从乡镇企业起家的新洋丰公司在人才“家底”上最为薄弱,为此他们始终大力推行“三大机制”,努力突破这一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引进机制。除了利用传统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外,新洋丰公司还创造性地与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和合作,从2002年起,先后与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工交职业技术学院、荆楚理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设洋丰班,建立洋丰人才储备库。

二是培养机制。首先是送出去学。该公司每年都要把一批思想素质好、表现优异的员工送到重点院校、先进厂家进行学习深造,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其次是内部培训。该公司依托科技研发和技术中心,经常举办各类技术交流会,开展传帮带活动,先后有1000多名技术人员取得了专业技能证书。其三是请进来教。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国际营销权威、高等学府教授、培训公司讲师等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企业文化以及员工礼仪等全方位的培训。

三是激励机制。从2006年起,该公司开始推行“精英工程”,对综合评定合格的“精英”按等级按月发放补贴,并给予公费旅游、出去培训等优惠待遇。在晋升体系上做到唯才是举,使数以百计的大学生、技术人员甚至农民工通过公开竞聘等各种方式走上了管理岗位。

截至目前,新洋丰公司已拥有各类专业人才448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73人,专业技术人才141人,技能人才134人,从而夯实了企业发展的基石。

抓住“科技”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洋丰公司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坚持资源综合利用,实行节能减排,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006年,新洋丰公司成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心下辖设计开发组、工艺技术组、档案室、技术标准组和试验组,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80多人,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事业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该公司每年按年净利润的3%提留经费,用于科技活动和技术开发,设立了新产品开发奖、科技成果奖、在职学位奖、先进人才奖等多种奖项。近3年来,共斥资近8000万元,完成了磷酸选矿、转化触煤改型等20多项科研项目。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新洋丰公司投资2亿多元,在荆门市钟祥放马山工业园内新建了120万吨/年采选矿项目,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正-反浮选技术对中低品位磷矿石进行采选。在节能减排方面,一是研制并应用氯化氢气体吸收装置,将氯化氢气体全部回收变成盐酸,每年生产盐酸约15万吨,不仅保护了环境,每年还为企业创造5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技术攻关,利用硫磺制酸厂的余热进行发电,建设3套6000kW·h机组,每年每套可发电4320万kW·h,每年可节约16.5万吨标煤。三是合成氨余热综合利用和硫铁矿制酸余热发电项目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珍视“质量”通行证

新洋丰公司从体系、机构和制度等全方位进行完善和改进,让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企业的市场“通行证”。

一是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新洋丰公司于2000年导入质量管理体系,率先在同行业中通过了ISO9002:1994质量体系认证,2002底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在体系运行中,该公司借鉴外审员管理模式,在国内首创晋级评定机制,通过评选先进单位和优秀内审员等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日常检查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推进企业管理上档升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经济效益 转化 磷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