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专用化、抗逆性育种将为花生产业带来生机


□本报记者索荣

从近年来国际花生供应紧张、价格高企,以及国内油料供应紧张的事实可以看出,中国花生种植有很大市场空间。因此,加强花生专用化、抗逆性育种研究,尤其是杂交品种选育,加速优良品种推广,将为花生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同时,这也将为制种企业提供又一个发展空间。

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花生种植分布非常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安徽等7省,花生面积占全国72%,总产占全国79%,其中河南、山东为最大省份,两省的花生种植面积之和约占全国的45%。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中国花生种植可划分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北内陆花生区7个产区。

2000~2007年,中国花生年产量都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2%,接近于国内大豆产量水平。中国花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57.1万公顷,产量为1466.6万吨,亩产为214公斤。而同年油菜籽种植面积为688.8万公顷,产量为1264.9万吨,亩产为122.4公斤;大豆种植面积为928.0万公顷,产量为1596.7万吨,亩产为114.7公斤。

中国花生主要用于榨油。2007年1400万吨产量用于榨油消费量为660万吨,折油220万吨。国内居民花生油消费量约占国内植物油消费总量的17%,仅次于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豆油所占比重接近45%,菜籽油接近25%),每年约230万吨的花生油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007年,中国花生播种面积较2006年度降幅达1.97%。由于2007年油脂油料价格高企,预计2008年花生播种面积将会增加,达到443万公顷。

种植花生收益高

中国花生单产大约为每亩200公斤,而大豆在120公斤左右,花生亩产比大豆高出60%;花生出油率在45%左右,国产大豆出油率在18%左右,因此,每亩花生所能生产出的食用油数量约是种植1亩大豆产油量的4倍。

中国花生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400万吨左右,接近大豆的产量水平。近几年来,大豆、油菜籽价格低迷,惟有花生价格一直攀升,从2001年每吨3800元到今年的5600元(大豆价格维持在2600元左右)。农民种植1亩花生所获得的有效收入达1100元,而种植1亩大豆所获得的收入仅有300元左右,种花生比种大豆每亩可为农民增收七八百元。

品种选育现状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是国内设立的唯一一所花生科研机构。近年来,该所在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面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几年来,通过开展控制高油酸、高油分、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相关基因的克隆,获得了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获得的高油酸花生品系的油酸含量比目前品种提高了10%;获得的高含油量花生品系的含油量达到60%,比目前品种提高10个百分点。

在新品种培育中,该所突破了常规杂交育种技术范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分子育种、航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等技术研究。培育的榨油专用、出口专用等花生新品种,在青岛等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据介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早熟高产大花生新品种鲁花14号选育与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有8个品种通过相关的审定,其中,“花育19号”、“花育20号”通过了国家审定,“花育17号”通过了国家和山东省审定,“花育18号”通过了北京市审定。

产业面临多重问题

国内过去单纯注重产量,忽视品质和抗性,而且长期以来对花生科技的投入远远少于具有同样经济重要性的许多其他作物,使国内花生品质和重要抗病、抗逆性育种以及高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在花生生产方面,由于远远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带,还不能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出成规模的优质专用产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生 品种 大豆 油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