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以服务应对竞争 种企决胜在终端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佟屏亚

目前中国种业正处在历史的一个交叉口上,“大”企业陷入新一轮发展困境,中型企业遇到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众多小型企业正在被兼并或者退出市场。面对国际种业巨头进入中国步伐加快,企业应采取各种优质服务措施占领终端市场。

大型企业日子不好过

2007年,中国种业总体发展正步入“拐点”,不少大型种子生产企业日子不好过。某种子公司被兼并重组,该公司曾号称是拥有70多家分公司、总资产几十亿的种子龙头企业,传闻有三分之二的分公司负债经营。秦丰农业退市。秦丰农业曾被农业部认定为龙头企业,2000年上市后圈钱3亿多元,拥有30多家专业分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但因管理混乱,经营无方,连续3年亏损,净资产从1.17亿元亏损至-3.33亿元,被上交所勒令于2007年5月25日起暂停上市。

企业都有自身的“短板”。透过种业发展表象可以看出,种业市场健康发展的驱动力不足,这股驱动力一是在种业企业的内部,二是在种子企业外部。总起来说,有的企业是存在体制弊端,积重难返;有的是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混乱;有的是忙于眼前琐事,缺乏战略思考;有的是盲目多元化发展,资金链断裂;有的是缺乏优良品种,失去市场核心竞争力。而法制环境不够健全、侵权种子或假冒种子频出、新品种保护难落实处等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

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效益不错

这里所说的中型企业,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拥有种质资源和多年作物育种基础,经营一个或几个自主产权的玉米或棉花品种,有一定的品牌声誉;拥有较强的综合价值链管理能力,网络完善。就是说有品种、有品牌、有网络,市场稳定,效益不错。

种业竞争,贵在创新。种子企业经营的是种子,而真正占领市场的是品种和品牌。品种是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育种研究是品种创新的源泉,种子是种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保持种业市场的竞争地位,必须把培育新品种放在首要地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品种创新战略,包括育种技术、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和营销手段等。归根到底,技术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品种,并利用企业品牌把品种推销出去。确切地说,种子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产权品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于种业发展的潮头。

新品种是企业新一轮洗牌取胜的关键因素。随着新品种保护力度加大和品种权地位增强,品种权作为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也将长期处于卖方市场。集育、繁、推于一体的中型种业受到跨国种业公司和国内资本的强势关注,他们很可能是中国首批联合重组种子企业。但此类企业再发展遇到了难以突破的诸多“瓶颈”,例如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现代企业管理跟不上去,营销网络限制在局部地区,亟待提高的营销技术以及职工素质等等。

优质服务占领终端市场

在种子市场连年种子供大于求的形势下,种子市场竞争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种子企业的竞争焦点由以品牌为导向转向以服务为导向,由品种竞争转向渠道竞争,营销方式由坐商转向行商乃至游商。

可以说,中国种业竞争正在步入营销服务时代。终端是销售赢家,技术服务是竞争的主要手段。一种是举办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培训班。例如安徽隆平种业实施“万村千乡”农业科技知识大型培训工程,招聘技术培训教师,组建培训讲师团,在各地培训乡村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二是举办“文化下乡、科技入户”活动。河南省滑丰种业组织“科技上门”服务活动,在全县乡村巡回演出戏曲。把优良品种和技术知识编排成豫剧、小品、相声,让农民朋友在欢娱快乐的同时学习科学种田技术。三是开展种子入户高产竞赛。有些种子公司联合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群众性的玉米、水稻高产竞赛,评选出若干名优胜者给予物质或现金奖励。例如内蒙古丰垦种业、北京德农种业开展玉米高产竞赛,种子入户到田,企业从中获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玉米 营销
下一篇 :特别敬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